中交一航点击上方「」可快速关注用青年的声音讲述生活
用年轻的心跳感悟人生
“”开启“青年之声”
本期带来《我的淬火“三炼”》
又是一年入职季,看着朝气蓬勃的“新鲜血液”以青春之名、怀奋进之志,正式解锁一航人的崭新身份,我仿佛看到了三年前那个同样满怀憧憬,踏上宣传岗位的自己。
“好铁要经千锤磨,好钢要过三遍火。”从英语专业转身宣传工作,如同将生锈的铁器重新淬火。三年时光,跟随项目南下北上,我在文字的熔炉中淬炼自我,又在现场的课堂里逐渐读懂了“淬火成钢”的真谛。
初到项目部,我的笔记本被密密麻麻的疑问填满。白天在烈日下指挥施工的工程师,晚上在办公室研究图纸的技术员,他们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挖掘,像是散落的珍珠,而我却找不到连珠成串的线索。
“可以先从‘小策划’开始尝试。”“文字,其实就像你打羽毛球——没有千万次挥拍的积累,哪来球场的起跳搏杀?”夜晚,当光标无数次吞掉空洞的语句,我的师傅——项目部书记曹特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充满期待。慢慢地,从拼版的策划到完整的文章、由感悟副刊到工程报道,我的文字逐渐有了模样。当一篇篇稿子成功刊登,那小小的喜悦成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随着项目部开展“岗位互换”活动,我又扛起了安全员的职责。烈日炙烤的路面、钢筋密布的脚手架,每一处警示标牌的字里行间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时刻提醒安全红线绝不能退让分毫。轰鸣的压路机搅动着热浪,沥青的气息扑面而来,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沿滴落,瞬间模糊了视线。
技术员带我穿行在施工现场观摩,从沥青配比优化到压路机操作规范,再到台风天气设备加固措施……这些知识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融入到了炙热的工地气息中,成为我笔下的鲜活素材。在施工现场的“耳目一新”和换位思考,就像淬火时迸溅的火星,在我心底留下灼热的印记,敲出的文字有了真实的质感。
2023年盛夏,我加入防洪抢险一线,争分夺秒与洪水竞速,连续奋战27个小时——灌装沙袋、加固河堤、安装防洪子堤,抢险间隙,我用镜头捕捉到一航人沾满泥浆的双手、被汗水浸湿的背影,这些瞬间被“中国雄安官网”等外媒刊登,成为一航人最真实的注脚。为了呈现塔吊女工凌空作业的身影,我在安全员的指导下穿戴好防护,爬上几十米高的塔吊,脚下是蚂蚁般的车辆、耳畔是呼啸的风声,当相机定格下她专注的神情,我心中满是欣喜。这张“‘高空舞者’见证拔节生长”的照片被《河北日报》客户端采纳,参与大型图片展,经线上投票斩获季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三年的成长淬炼,以工地为熔炉,不断磨砺升华。当泥土的厚重沉淀为笔尖的温度,那些被烈日晒黑的皮肤、被钢筋磨出的老茧、被汗水浸透的工装,早已成为最动人的篇章。
素 材 | 《筑港报》
朗 读 | 杨明泽(
华南公司)责 编 | 许泽源
校 核 | 杨 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