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大桥工程局五公司长江之畔,宜昌 “两网”项目的机械轰鸣与江涛声交织,一幅水安全与生态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新样板的重要一环,项目安全总监、驻队党
代表鞠 晓东的鞋底,早已磨出与沿江作业面适配的弧度,他既是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的安全守护者,也是能和工友们蹲在工棚里唠家常的知心人。参加工作近20年来,始终扎根施工一线,用双手守护安全,在实干中写下属于共产党员的担当。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鞠晓东的口头禅。
针对地下顶管施工风险高的特点,
他建立 “网格化”安全管控机制,将责任细化到每个班组、岗位,连临时堆放的钢筋废料都明确了“当日清理责任人”。今年以来,这样的专项检查已开展24次,124项隐患在他的“盯梢”下全部整改,3处临边防护缺陷报告在施工例会上成为责任倒查的凭证,让网格责任从纸面落到人头。
“制度管行,教育管心”,这是鞠晓东在安全日志扉页写的话。一次巡查时,鞠晓东发现木工小刘没系安全带就要爬脚手架,当即喝止:“小刘!先别上去!”“就拧几个扣件,几分钟的事儿。”小刘满不在乎。
鞠晓东正色道:“早班会讲的坠落事故案例,不也是因为‘就几分钟’吗?”
他点开事故视频,伤者的惨痛经历让小刘笑容僵住。鞠晓东亲手为他系好安全带:
“这根绳系着规矩,护着全家盼头。”为了将安全扎根在更多人的心中,鞠晓东还组织 “工地安全微课堂”,用
覆盖一线常见安全隐患的
12 类事故案例合集,累计培训302余人次,让 “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的理念扎根人心。
“安全台账要日日清,可工友的难事更得时时记。”鞠晓东的笔记本里,除了隐患清单,还有半本“民生账”。今年的一个雨天,他在工棚避雨时,听见电工陈师傅跟人念叨:“
现在新技术太多,我们这些老工人快跟不上咯
。”这话被他记在本子上,旁边画了个灯泡。三天后,项目部会议室的“工人夜校”开课了,第一堂课就是《
最新电工实用线路范例
》,看着陈师傅戴眼镜认真记笔记的样子,他动容道:“咱工友要的不只是工资,更是能跟上时代的底气。”
如今, “工人夜校”已开了14期,从智能手机使用到新设备操作,课程全按工友需求来。陈师傅最近还当起了“助教”,带着几个年轻工友排查电路隐患。他常说:“鞠代表让咱知道,在工地上不光能挣钱,还能长本事。”
从“网格化”安全管控机制到“安全微课堂”,从紧急叫停违规操作到开办“工人夜校”,鞠晓东用脚步丈量安全责任厚度,以行动诠释
“人民至上”初心。在他的守护与关怀下,安全红线既深植项目钢筋水泥间,更浇筑在每位工友心中,为“共抓长江大保护”贡献着赤诚力量。
内容来源 | 宜昌“两网”项目
供 稿 | 贾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