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秤砣,我的“传家宝”

2025-07-29 21:44:09浏览:136 来源:中交一航   
核心摘要:秤砣,我的“传家宝”
中交一航点击上方「」可快速关注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一航局纪委开展“心至廉 路致远”廉洁文化创意作品征集活动 “清风一航”栏目持续展示优秀作品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风尚 本期展示——《秤砣,我的“传家宝” 》 在我家的老橱柜里,有一个布满铜绿的旧秤砣,它静静地躺在角落,却承载着两代人的记忆,宛如一位沉默的长者,诉说着那些质朴而深刻的故事。 这秤砣最早属于我的爷爷。爷爷年轻时是乡镇上的粮食店老板,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买卖粮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而他一直坚守着诚信经营的原则。那时,店铺里的这杆秤和秤砣,便是他生意的“灵魂”。每次给顾客称米,爷爷都会小心翼翼地摆弄秤杆,确保秤砣位置精准,秤杆平衡,绝不允许有丝毫偏差。他常说:“秤砣虽小,却能衡量人心。咱做生意,要像这秤砣一样稳稳当当,不缺斤少两。”附近的乡亲们都信任他,都爱来他的店里买米,生意也一直红红火火。 爷爷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父亲。十年后的某个清晨,父亲站在同样的柜台前,指尖抚过秤杆上被岁月磨得发亮的凹槽。粮商老赵踩着三轮车,载着一车新米进店。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往父亲手里塞:“老邸,这批米您给多进三成。”父亲后退半步,油纸包“啪”地掉在地上,露出厚厚的一沓钞票。 “老赵,你这是干什么?”父亲的声音冷得像冰。老赵赔着笑:“您睁只眼闭只眼,大家都有钱赚。”父亲弯腰捡起钞票,重重拍在柜台上:“做生意靠的是诚信,不是这些歪门邪道,我不能坏了规矩。” 数年后,电子秤的蓝光取代了木杆秤的古拙,但父亲仍将包着蓝布的旧秤砣放在柜橱里,像是守护家族最珍贵的图腾。去年清明,我推开家的木门时,正撞见父亲站在柜橱旁,将秤砣轻轻搁在八仙桌上。 “你过来。”父亲布满老年斑的手抚过秤砣边缘,声音带着陈年桐油般的厚重。他提起粮商老赵塞红包的往事,说到愤怒处,指节不自觉叩击桌面,震得秤砣微微颤动。我凝视着秤砣上磨损的刻度,突然明白,这些凹陷里盛着的,是三代人用脊梁撑起的尊严。 如今,我接过了工作的担子,走上了物资采购管理岗位。每当面对利益和原则的天平,总想起家中斑驳的秤砣,这个不会说话的传家宝,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有分量。它教会我,真正的廉洁不仅是写在规章里,而且是刻在每一次拒绝的底气中。它让我看得见钢印下的责任,在验收时听得见无声的监督。 站在仓库里验收新到的货物,我会习惯性掏出随身携带的游标卡尺。阳光穿过塑料包装,在尺上投下小小的光斑,恍惚间竟与记忆里那杆老秤重叠。 上个月我验收一批直缝电焊钢管,蹲着检查一根根管材壁厚,供货商老秦递来冰镇矿泉水:“大热天的,抽检几根就行了,这批都是根据最高标准来的,检测报告就在车里。” 我突然看到有些钢管似乎不太一样,拿游标卡尺一量,壁厚比标准薄0.5毫米。老秦见状,连忙把我拉到树荫下:“老弟,这年头谁还计较这点误差?”说着从车里面拿出来了两条香烟。 树影婆娑间,我仿佛看见父亲站在粮店里,摸着那杆老秤说:“人心要是歪了,再准的秤也会说谎。”我把东西推了回去,指向那堆钢管,“秦总,0.5毫米的误差,在高压环境下就是安全隐患。”让那批钢管全部退场重修。 如今,每当我走过项目的材料堆放场地,看着那些整齐码放的材料,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家中柜橱里布满铜绿的旧秤砣,想起三代人的坚守,想起藏在秤砣里最珍贵的记忆。 (四公司 邸文轩)素   材 | 纪委工作机构、四公司 责   编 | 许泽源 校   核 | 杨   珂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航】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各单位热议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精神(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