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三公司前 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彰显公司党员队伍的政治品格与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履职尽责,再创佳绩,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现对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党支部进行集中表彰。让我们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榜样为力量,筑牢忠诚根基,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此系列,将对获得公司级荣誉的集体和个人代表进行风采展播。
优秀共产党员风雨坚守建者路 一片赤诚映初心
蒯学钰 在南京S338省道工程的工地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在工地与办公室之间。他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眼神却格外清亮——他就是蒯学钰,南京S338项目物设部长。从1989年入职至今,这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三十余载的坚守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答卷。
在坚守中奉献价值 1989年12月,19岁的蒯学钰通过局招工加入三公司,成为一名基层木工。“那时就想着把手里的活干好,每一根木料、每一个榫卯都不能马虎。”正是这份朴素的认真,让他在基层岗位上快速成长,足迹先后遍布十二个重大项目。期间,职业轨迹不断改变,但那份细致与担责一脉相承:做木工时,他养成了“手勤眼尖心细”的职业态度;转型起重作业后,他精准完成多次大型钢构件吊装,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1992年,他转入物资设备管理领域,更是将“精细”二字刻进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 “物资设备是工程的‘粮草’,管不好就是拖后腿。”这是蒯学钰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宿迁二合同段项目,他凭借对钢材市场的敏锐嗅觉,预判春节后价格将大幅上涨,拿出详实的市场分析报告和建议方案,推动项目在节前储备3000余吨钢筋。当节后市场价从1900元/吨飙升至2600元/吨时,这个决策直接为项目节省成本210万元,相当于钢筋总预算的15%。
“不是我有多神,是市场规律藏在细节里。”他总把功劳归于“多看、多算、多想”。
“师父就像‘定海神针’,总能化险为夷。”提及师父,徒弟雷建远语气中满是敬佩,“我记得有一次项目马上进入大面积水稳摊铺,但市场上成本暴涨,碎石供应商也要求涨价。师父临危不乱,迅速跑了许多家供应商了解情况,主动沟通,晚上带我们一遍遍梳理合同条款,一遍遍跟供应商谈判协商,最终说服了对方,解决了这次危机。”
在风雨中挺起脊梁 作为党员,蒯学钰总在最吃劲的时候冲在前。一次项目攻坚期,石料供应告急,他带着同事扎进山区采石场,连续七天七夜守在现场。白天协调开采、监督质量,晚上在临时办公点汇总数据,蚊虫叮咬、风雨侵袭成了家常便饭。“党员就得像钉子,关键时刻能钉在岗位上。”当第一船合格石料运出山区时,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出了晨曦。
2003年盐城十三标项目的那段经历,至今仍清晰印在蒯学钰的记忆里。南方梅雨季节,连续五个月的强降雨让河道水位暴涨,运地材的货船集体停航待价而沽,项目桩基施工面临全面停工风险。“工程等不起!”蒯学钰拽上试验室主任,冒着大雨开车沿河道逐一寻找装载地材的运输船只。雨幕中,他们踩着湿滑的船板登船谈判,嗓子喊哑了就递上一杯热水,价格谈不拢就算“细账”——“早卸货一天,工人就能多干一天,你们的船也能早返程接新活!”他们跑了20多艘货船,终于说服船主们陆续卸货。
那个雨季,项目未因材料短缺停工一天,更创造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完成全部桩基施工的佳绩,为后续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然而谈及家庭,这位铁汉的眼眶总会泛红。2011年8月,正在曹妃甸项目忙碌的蒯学钰接到妹妹电话:父亲病重。他一路狂奔赶去医院,却在途中接到了父亲离世的消息。“没见到最后一面,是我这辈子的遗憾。”
这些年,母亲、妻子、儿女是他的温暖港湾,但他陪伴的时间却屈指可数。妻子总对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要强、负责的人,你守好工地,别担心,家里有我。”愧疚之余,他也懂家人的理解——父亲生前常说“你要好好干,无论做什么都要担起责任”,
这份朴素的信念,早已成了全家人的默契,也促使他更加坚定地在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价值。
在传承中点亮未来 “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硬才是真的硬。”多年来,蒯学钰坚持“传帮带”的情怀,从手把手教物资台账管理,到带着年轻人一遍遍下工地查数量,
他从不藏私,努力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物设经验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同事。
滨淮1标项目副经理李连瑞至今记得,刚接触物资管理时,蒯学钰带着他跑遍周边建材市场,手把手教他看钢筋质保书、算运输损耗。“蒯部长从不说‘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问‘你觉得这样行不行’,逼着我们自己想办法。”在南京S338项目,物设主管雷建远正探索BIM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师父常说,物资管理不仅是算账,更要懂技术、会创新。”
如今,经他带教的同事中,已有多人担任项目材料部长,更有人走上项目领导岗位。
看着年轻人独当一面,蒯学钰总说:“我年轻时多亏老同事带,现在把经验传下去,是本分,更是责任。”
“只要公司需要,我还能再干十年!”如今,55岁的蒯学钰仍奋战在南京S338省道工程一线,用脚步丈量工地,用初心守护质量。他的笑容里,既有岁月沉淀的从容,更有初心不改的热忱。从风华青年到鬓角染霜,蒯学钰用三十余载的坚守证明:平凡岗位上的执着,终将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来 源 | 党委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品牌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