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青听青说 | 齐旭:跳出“条框”,收获成长

2025-07-28 22:18:54浏览:134 来源:中交一航局一公司   
核心摘要:青听青说 | 齐旭:跳出“条框”,收获成长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导语青春有梦,不负韶华航一青年用担当书写一线精彩故事“青听青说”栏目今天带你走进重庆石桥铺项目部技术员齐旭的青年奋斗故事 “沙,沙……”指尖划过规范文本。以前的我熟记每项参数,却未曾深思背后的意义。我习惯了在基坑旁测数据、在办公室反复校核计算,却未察觉自己正被常规做法束缚。 会议桌前,我和大家正在讨论“后浇带须留置60天”带来的难题——若不能提前封闭后浇带,车库顶板和外墙防水工程就无法开展,这将给整个项目工期带来巨大的压力。 60天的间歇对房建项目而言太过宝贵。然而,翻遍了各类规范,我们仍未找到突破口。就在讨论几近停滞时,一位同事推门而入。当众人还在规范附录里寻找例外条款时,他却将目光投向了被忽略的岩层特性:“基础落在中风化岩上,沉降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或许后浇带的设置依据值得商榷。”在他的启发下,我连夜梳理岩土报告和规范条文,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技术变更方案。 经过与设计院的三轮论证,我们最终凭借详实的岩土数据和沉降验算报告,成功将“后浇带”优化为“膨胀加强带”。这一优化可以缩短此次节点的工期,减小项目进度压力。当设计负责人在变更单上签认时,压在我心头数周的巨石终于落地。“规范条文不是教条,而是需要工程师用专业智慧去理解和运用的工具。”经此一役,我对工程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挑战惯例的勇气。 如今面对技术难题时,我不再局限于“怎么做”,而是会追问“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思维转变,成为了成长的关键。既尊重传统的积淀,又不囿于成规,在每一次突破中,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专业道路。 供稿:重庆石桥铺项目部 责任编辑:杜宇飞点赞航一,点亮在看!??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公司召开学习集团2025年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精神总部研讨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