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导语一航局党委在年初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探索培养一大批
“懂技术、会管理、善沟通”
的现场管理人才队伍,持续助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公司多年来注重一线人才培养,持续抓实梯队建设。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聚焦现场管理工程师培养案例,总结提炼可供基层项目借鉴的成熟经验,为“人才强基”注入活力。本期分享的案例是
《“三让”赋能法,加速现场人才成长》
。 预制分公司以“打造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让“牛人”带徒弟、让“岗位”转起来、让“培训”赋能量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该模式聚焦现场管理工程师从“技术新手”到“项目负责人”的全周期成长,通过标准化培养路径、个性化能力提升、实战化项目历练,实现人才培养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
让“牛人”带徒弟 严选“牛人”导师。在业务上,预制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或资深专家,直接负责施工工艺、技术规范等专业能力培养,确保员工从入职开始便能够接受高水平的指导。在发展上,配合文化导师、生活导师,根据员工专业背景与职业规划,制定出“阶梯式培养计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贡口基地负责人王瑞波入职之初便跟着技术专家秦汝宾学习,秦汝宾注重让王瑞波学干结合,在沉箱等大型构件预制技术应用方面,推出“方案编制-现场实操-问题复盘”的闭环训练,使其在6个月内便快速掌握了沉箱预制技术工艺要点,1年后便能承担技术管理工作。
让“岗位”转起来 预制分公司通过业务融合建立轮岗机制,拓宽工程师视野。商混试验员可轮岗至沉箱预制板块,掌握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及预制构件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则轮岗商混业务,学习混凝土全流程质控,能独立解决质量问题;管片数智化工厂轮岗则聚焦数智技术应用,掌握智能系统操作与数字化工艺优化。多岗位实践显著提升现场管理综合能力。
预制分公司经理助理张凌峰毕业后分配至机务管理工作,依照轮岗要求,一年后张凌峰作为建筑产业化项目筹备组组员,负责与设计院对接产业化项目规划方案和基地内原有建筑的改造设计工作;第二年轮岗至商务岗位,负责机械设备合同管理工作,对招投标、结算支付等商务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成长为能力全面的骨干人员。
让“培训”赋能量 预制分公司党支部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每年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多次演讲与口才的培训、比赛。从一开始培训现场鸦雀无声,到争相发言、各抒己见,员工表达能力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预制分公司副经理陈胜乐,刚入职时性格腼腆、不善言辞,参加演讲与口才培训后,现场沟通能力迅速提升,在分公司站点负责人竞聘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较大的成长进步。除此之外
,分公司还培育了一批施工技术与沟通表达俱佳的现场管理工程师,如创立了“万里砼话”培训品牌的陈万里,多次在青岛市预拌混凝土协会分享经验,提升了公司商混知名度。
素 材 | 人力资源部、预制分公司
编 辑 | 张 恒
校 对 | 邵高明审 核 | 刘 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