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六局九州贺华诞,东海映核光
近日,由承建的浙江三澳二期排水隧洞项目
虹吸井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成为中广核苍南核电二期工程全线
首个主体结构封顶的项目
为下一步苍核1号、2号盾构机
顺利始发奠定基础虹吸井主体结构封顶 浙江三澳二期排水隧洞工程位于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是国家重点能源项目、长三角地区首个“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中广核苍南三澳核电站的配套附属工程,也是首次进入核电配套施工板块的落脚点,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浙江三澳核电站效果图
该工程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共分三期建设。集团地铁公司承建二期工程3、4号核电机组排水隧洞工程,施工内容包含1座虹吸井兼盾构工作井、2座暗挖后导洞、2座盾构隧洞和2个排水头部。
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克服邻近海域、超大断面、超深基坑等系列难题,出色完成各项工期节点任务,实现优质高效履约。
虹吸井主体结构顶板浇筑施工
创新引领突破 攻克超大体量结构施工难题
该项目虹吸井与盾构井合建,结构工程规模宏大,横断面面积约800平方米,相当于2个标准篮球场大小,高度达21.8米,墙体厚度1.5米,“超高、超厚”的结构特点,对施工精度和安全管控提出了极高要求。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出建设攻坚“组合拳”。
虹吸井翻模施工 面对超大体量结构施工,项目团队从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场地空间布置、资源投入等多方面采取优化措施,积极克服深竖井基坑爆破、开挖料垂直运输、大直径钢筋绑扎及台风、高温天气影响等诸多难点,创新性运用定制钢模板翻模施工技术,合理划分模块施工单元。在侧墙翻模浇筑施工中,项目管理人员对翻模模板安装和加固体系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对浇筑施工全过程实施严格监督,确保了作业规范有序、质量一次成优。
虹吸井结构翻模模板体系加固
项目团队针对盾构始发掘进难点提前筹划,深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联合业主、设计和监理等参建单位,以高标准策划、高质量施工为原则,充分研究盾构始发场地周边环境和总体规划,组织行业内资深盾构专家论证研讨,将原虹吸井基坑底部盾构始发优化调整为场坪地面盾构始发,节省了施工材料二次倒运时间;因地制宜优化盾构机选型,将原TBM+泥水双模盾构机优化为双通道新型泥水平衡盾构机,为两条盾构隧道安全高效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虹吸井首块底板施工 同时,项目团队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认真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开展模拟分析验算,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支护参数和工艺工法,使各工序转换衔接更为紧密高效;
通过优化排水头部管片型式、管片防腐涂层、海床加固措施等系列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保障了项目收益。
管理进班组 打通现场管控“最后一公里”
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 “三个一切”安全管理理念,深入推动本质安全管理,切实将班组建设融入到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以穿透式管理保障现场各方面管控扎实到位。
盾构井主体结构完工 项目团队狠抓班组人员“进场关”,由生产副经理和工区长负责,组织对分包队伍班组长进行面试,针对业务知识专业度、工作履历进行评判,保障进场班组长的工作素养和责任落实,为将班组全员纳入项目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持续强化班组自主管理,由项目部定期组织周检,督导班组积极开展安全自查与先决条件检查,每周召开班组长研讨会,梳理近期问题及采取措施,推动各班组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班组管理人员参与项目周检
项目团队扎实推进全员安全管理,创新建立“实物培训+震撼教育+典型隐患宣贯”的全方位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工种和复杂施工环境,开展“安全用品使用、消防设备操作”等实物教学;围绕当季多发隐患组织警示教育,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脱岗培训+处罚”等综合处置;每月制作“惯性事故隐患图集”,持续开展现场隐患辨识,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切实筑牢项目安全防线。
虹吸井施工现场 据悉,作为国家重要能源战略项目和全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该工程全部投运后,每年将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提供清洁能源超540亿千瓦时,
助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大幅提升区域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内容来源:地铁公司责任编辑:刘 明
执行主编:邓昆伦主办单位:集团公司党委群团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