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近日,深南高铁项目党支部举办“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以“深南高铁·筑梦青春”为主题,为该校300余名高一学子带来了一堂集知识、科技与情怀于一体是汽车吊的“大思政课”。
一场“国之重器”是汽车吊的青春对话
从“课本”到“现场”是汽车吊的科技启蒙
深南高铁项目党支部书记付海平以中交一公局的“筑路基因”为引,开启了这场“工程之旅”。“我们参与过天山胜利隧道、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等超级工程,今天,深南高铁将成为连接粤桂和大湾区的‘新动脉’。”他详细介绍了深南高铁工程概况,“通车后,深圳到南宁的车程将从6小时缩短至2.5小时!云浮到达珠三角枢纽机场仅17分钟!”一组直观的数据对比,让“区域经济联通”“交通格局优化”“民生便利提升”的建成意义跃然眼前。
一次“硬核科技”的现场解码
从“图纸”到“实物”的匠心呈现
项目副总工程师李建带领学生们“钻进”了工程的“微观肌理”。“隧道是深南高铁的‘咽喉’,我们标段5座隧道总长26.953公里,占线路的90%以上。”他以“隧道施工全流程”为线,从开挖、初支、仰拱、衬砌到铺轨、调试,逐一拆解关键工艺:“开挖时,我们采用‘台阶法’,像切蛋糕一样分块作业,确保围岩稳定;初支的喷射混凝土要达到‘豆腐上钉钉’的精度……”为了让抽象的技术更直观,现场播放了项目介绍和隧道掘进的实拍视频,他说:“我们通过数字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提前规避风险,这就是‘中国建造’从‘汗水驱动’到‘智慧驱动’的转型。”
一段“双向奔赴”的深度互动
从“好奇”到“梦想”的种子萌发
“高铁轨道如何保持水平?”“隧道里的水是怎么排出去的?”“未来高铁会不会用上磁悬浮技术?”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付海平、李建耐心解答。“我家在云浮,深南高铁通车后,我去南宁看外婆是不是不到1小时就到了!”“希望深南高铁建成后,带动云浮经济发展,从四五线城市跻身二、三线城市中。”学生们的回答质朴而充满创意。李建笑着回应:“你们的奇思妙想,可能就是未来‘中国高铁’的方向。”
一份“校企同心”的未来约定
从“单次活动”到“长效合作”的深化
活动尾声,深南高铁项目党支部书记付海平表示:“央企的责任不仅是建工程,更是育人才。我们希望通过‘万名工程师进课堂’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少年看见‘中国建造’的力量,也看见自己未来的可能。”
这场“工程与青春”的对话并未终止——300余颗“科技种子”已悄然埋下,待来日生根发芽,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来 源 | 深南高铁项目
供 稿 | 崔宇航校 对 | 彭梦晨责 编 | 刘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