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两进四管”宣贯推进会召开后
与会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
围绕“两进四管”相关要求
交流分享、建言献策一起了解大家有哪些工作举措
平陆运河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
邵峰 平陆运河项目部与灵山县总工会、人社局等属地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理论+实操+认证”全链条培训体系。针对临电安全、模板工艺等工程痛点,开设工匠讲堂12期、夜校培训15场,覆盖1136人次,实现“一工种一课程”精准教学。通过动态调整课程侧重点,编制《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需求手册》,精准匹配培训资源,确保培训内容与工程实际需求高度契合。
针对运河工程“点多线长、技术复杂、工种多元”是履带吊的特点,将现场产业工人划分为一线生产、特种作业、设备运维、服务保障“四型”班组,分别精选技术、安全、调度等岗位优秀党员派驻班组,全程参与班组生产调度、民主协商等会议,协助优化班组管理、传递项目管理导向,并积极反馈班组实际需求,落实“两进四管”要求。
顺德伦桂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经理
朱晓光精准调研摸底, 深入班组,调研培训体系、生活保障、建立技能、履历、需求等档案,找准技能短板、生活需求等管理薄弱环节。
党建引领赋能, 推动党组织“进班组”,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发挥增强工人参与感与认同感。强化实名制管理与安全生产培训,筑牢安全根基。
分类精准施策, 为“求进者”人才提供成长进步平台,以“订单式”培训畅通技能等级认定与竞赛成长通道;为“稳重型”人才提供人文关怀,改善“幸福驿站”环境,落实工资保障与劳动保护,解决后顾之忧。
黄骅国能五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经理
杨景龙 项目党支部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组织建设,让产业工人“留得下”“过得好”。聚焦产业工人实际所需,在现场建立职工之家、培训基地等场所,创造环境是履带吊的同时增技赋能。优选“两进”人员,通过开展安全、环保、质量、技术、成本知识培训,提升产业工人“大局观”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产业工人提升生产效能,聚焦现场难点任务,与产业工人开展研讨,形成共同奋勇攻坚是履带吊的合力,不断提升施工生产效率。
黄骅9号10号泊位项目部
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经理
黎全昌 项目部工会以“管培训”为抓手,持续优化技能比武、技能培训计划,将培训教育资源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在劳动竞赛中积极探索“项目经理部+自建班组”管理模式,动态监督产业工人工种结构配置、持证管理、技能提升,打造高效型班组,助力一线生产。
加强产业工人权益保护,工会协同项目劳资员,紧盯工人工资考勤及奖金分配全过程,严格落实公司《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东兴高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经理
翟成凯精准匹配“两进”人选,
坚持“人岗相适、能力突出”原则,优先选派“精技术、懂业务、善沟通、会协调”优秀管理骨干下沉至关键班组,保证既“懂行”又能“融入”。
分层分类搭建成长路径,
结合项目实际和班组特点,对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且高度认同我公司管理的产业工人,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跟踪培养,为后续引入奠定基础。
深化“四能改革”的延伸覆盖,
针 对各项目部外部用工比重持续增加的现状,进一步健全闭环管理激励机制,完善“两进”人员绩效考核与评估反馈,真正做到“优中选优”。
第六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经理
翟新永 围绕项目生产实际打造试点,选取方块出运安装班组、管线施工班组等作为项目部试点班组,按照党员领导班子分工范围、党员责任区、安全质量责任区等,建立完善组织实施方法,优化管理实施机制。
传承“让业主不能割舍”项目文化,“两进”人员讲好项目文化故事、延续优秀管理做法;依托“四管”举措,协同拉通体系流程畅通管理、重点抓实人本管理,给予产业工人尊重。
重庆石桥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副经理
陈浩博做好顶层设计,支部必须扛起主责,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套细则,确保改革方向不偏、步骤清晰。
精准切入,以试点突破赢得信任。
选取现场1-2个急需改进提升的班组作为首批试点。聚焦“取证难”,精心组织技能实操等培训,切实解决工友实际问题,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树立样板。
“两进”人员是改革的直接推动者。务必严把入口关,选派责任心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党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班组。帮助班组建章立制、提升技能、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班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海南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王振国 开设“总工讲堂”“技能工坊”,结合公司工会月度技能比武,将产业工人纳入比武培训体系,每月组织1次专业技术比武与培训,每季度选派“懂技术、能管理、善沟通”的现场管理工程师开展知识讲座;设立“岗位能手、项目之星”等专项评优,由临时党支部对表现优异的产业工人进行表彰,以培训提能、评优激励,推动产业工人技能与积极性双提升。
马来西亚矿石码头项目部
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李文文 定向匹配施工业务类型,针对性制定“明星班组”打造计划,以“项目进班组人员‘主谋’+协作队伍人员‘主战’”的模式,重点培育3-5个有实力、能攻坚、善合作的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明星班组”。同时,利用年度职工大会、生产调度会、班组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表彰,在全体班组中形成激励示范效应。
结合“现场管理工程师”培养工作,以施工技术、生产调度、安全管理为切入点,精选业务技能优、协调能力强、责任意识好的管理骨干进班组;协同区域内其它项目,一体探索实行产业工人“互认”管理机制,通过“考察+培训+考核”的方式,为符合要求的人员发放“内部资格证”,推动优秀产业工人在区域项目间流动发展。
供稿:以上各单位责任编辑:杜宇飞点赞航一,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