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公局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也是把三公局打造“创新引领、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现代新国企的关键一年。三公局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聚力新突破”专栏,生动展现三公局深耕“大交通”、进军“大城市”、加速海外优先发展的澎湃力量,和广大职工攻坚克难、创新创效、同心奋进实现“六大突破”的蓬勃朝气。
匠心筑高墩 创新破难题
六月的山峦浸在缥缈云雾里,一场与高度和时间的较量落下帷幕。随着泵车的轰鸣声渐歇,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04工区椴木松沟8号大桥10号墩完成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85.698米的墩身如利剑出鞘,刺破苍穹,成为白临高速全线最高墩,也标志着项目建设向通车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01突破极限:挑战高难形势下“空中作业”
项目施工现场 椴木松沟8号大桥,桥宽2×12.25米,桥梁全长795.7米,跨径组合为16×49.5米钢混组合梁桥。其中,10号墩作为变截面空心薄壁墩,墩底尺寸达650×490.4厘米,墩顶收窄至650×300厘米,中间两道横隔板犹如“脊梁”贯穿其中,复杂的结构设计让施工难度直线上升。施工现场,山风呼啸,垂直落差达几十米的作业面,传统施工设备难以施展,工人每一次操作都如同在“空中起舞”,临边、临空作业风险极高。加之东北山区多变的气候,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频繁,有效工期短,且变截面尺寸测量精度要求高、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严、施工任务重等,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的不确定性,如何保障施工安全与进度,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硬骨头”。为攻克难关,建设团队每日穿梭于山间测量,反复推演,最终将创新焦点锁定在施工工艺的革新上。
02创新赋能:重塑高墩施工标准
项目施工现场 为攻克高墩施工难题,项目领导班子牵头,带领青年技术骨干联合模板厂家组成攻坚小组,经过无数次的方案研讨与试验,创新推出新型爬翻结合模板体系施工工艺,该工艺突破性地将爬模系统的稳固性与翻模工艺的灵活性深度融合,特别是新型爬锥体系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变截面空心薄壁墩传统施工模式。
在提升施工效率方面,爬翻结合工艺同样表现卓越。液压爬升系统精准发力,大幅缩短模板周转时间,可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实测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每3天可完成2模浇筑,日均施工进度达1.5米,理想状态下甚至能达到1天1模(2.25米/天),相较传统翻模法效率翻倍。此外,大块钢模板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爬翻结合工艺下的高墩施工,真正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的“多赢”。
03安全为本:织密施工全过程防护网
施工现场图项目部始终将安全视为施工的生命线,将创新工艺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技术+制度”双重保障体系。
项目管理团队多次召开讨论会,提前预判风险点并制定应急预案;施工操作平台和辅平台采用全封闭钢结构,如同给工人穿上“安全铠甲”,四周密布的防护网、防坠器,让每一个作业环节都在安全“结界”内进行;集成化防护栏杆与大块模板一体成型,彻底消除临空、临边作业隐患,施工安全性较传统工艺大幅提升。同时,配合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模板受力与位移情况,24小时不间断守护施工安全。
白临高速作为吉林省连接中朝边境的战略通道,建成后将彻底终结临江市不通高速的历史,对加强对外贸易、推动沿边经济发展、实现“固防兴边”战略意义重大。椴木松沟8号大桥最高墩的顺利封顶,不仅为项目后续施工注入强大信心,更以创新实践书写了高墩施工的新篇章。接下来,项目参建人员将继续秉持初心,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向着早日通车的目标全力冲刺,让这条承载希望的高速路早日造福一方百姓。
来源:一公司 白月编辑:马一宁主编:鲁安琪校对:顾蓉初审:何怡审核:李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