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14日,“2020桥隧发展科技创新大会暨桥隧创新成果展”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桥梁》杂志社、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团组、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国际桥梁抗震协会(IABEE)、国际拱桥大会永久性学术委员会(PSC-iCAB)以及东亚-太平洋结构工程及施工会议国际学术委员会(EASEC-ISC)主办,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
围绕“科技成就品质工程·创新驱动桥隧发展”是吊车视频的会议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事业精英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桥隧产业是吊车视频的发展与未来。二公局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桢远,总经理蔡唐涛,副总经理欧阳效勇参加大会,二公司《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关键技术》、五公司《黄河流域超宽网状吊杆拱桥施工关键技术》、三公司《地铁双护盾TBM施工技术及设备改进研究应用》等技术成果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桥梁》杂志总编杨志刚主持。杨总编首先对与会嘉宾是吊车视频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桥梁杂志自2004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持着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理念,通过学术交流,搭建行业平台,为科技和文化服务。一点一滴的坚持,是《桥梁》人的初心,更是使命、是我们不断向前的源动力。”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
交通运输部原部长 黄镇东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原理事长 胡希捷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 凤懋润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 周海涛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 周伟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邓文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侯保荣、杨永斌、刘加平、李建成、陈湘生、李华军、徐建、冯夏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
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 张喜刚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 庞松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 王太
交通运输部监察局原局长 钟华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 李彦武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 胡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丁峰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 葛耀君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海怀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赵喜安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林鸣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 侯金龙
设计大师:廖朝华、孟凡超、包琦玮、邵长宇、汪双杰、马骉、韩振勇、陈宜言、张敏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明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桢远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晓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怀先后作了开幕致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期待及对行业的展望。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过去五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表示:“桥隧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如今,“十四五”号角已吹响,新形势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桥梁》杂志每年举办的“桥隧发展科技创新大会”,为交通人提供了一个传播理念、探讨技术、弘扬文化的优质平台,是桥隧界的一次大聚会。”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晓中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陕西省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并希望此次大会能够进一步激励陕西各交通单位、企业,为推动陕西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桥梁》杂志顾问、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怀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中交集团研发并应用了悬索桥三跨全漂浮多点组合结构体系,海上特大地连墙锚碇基础建造技术,超2000米级悬索桥建造技术;正设计千米级中承式钢箱拱桥,研发相关的施工与控制技术等。随着川藏铁路的开工建设,95%以上线路均为桥隧工程的川藏线必将挑战行业极限,无数世界级的设计、建造、管理、生态难题需要通过创新去一一攻克,中国的工程师必将书写新的传奇。”
桥隧创新发展学术报告会
前沿观点·智慧分享
设计大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双杰主持开幕式报告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桢远主持开幕式报告
在设计大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双杰和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桢远共同主持的开幕式报告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创院院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FedIGS)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冯夏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桥梁》杂志顾问邓文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分别就《地下空间数字化智能建造新发展》《深埋隧道围岩破坏过程与控制》《两千米级跨度大桥随想》《漂浮技术的工程展望》主题,为行业分享了科技创新的前沿观点和发展战略趋势。
陈湘生
《地下空间数字化智能建造新发展》
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与运维,首先需要数字化和我国自主产权的数字化平台,以及全域感知、万物互联、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与云计算。路,虽然还比较遥远,但可见。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各方“开源”式合作,才会走得快!
冯夏庭
《深埋隧道围岩破坏过程与控制》
工程建设不断向地球深部探索,岩爆等灾害问题不仅耽误工期,还伤人、伤设备,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利用自主研发高精度高灵敏度岩爆智能微震监测系统,控制深部工程岩体内部破裂,提高隧道围岩稳定性,为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提供科技保障。
邓文中
《两千米级跨度大桥随想》
每类桥型都有其最适当的跨度范围。建造一座安全的、2000米跨度的大桥,最关键的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论证桥梁结构是否可行。从结构设计角度看,悬索桥、斜拉桥、拱桥三类桥梁均可以达到2000米跨度。
林鸣
《漂浮技术的工程展望》
漂浮结构作为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工程技术,其发展有助于解决因人口增长、极端天气以及海平面加速上升导致的未来工程规划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桥隧创新成果展
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与本次大会同期开幕的还有桥隧创新成果展,万余平米展区分为展板区、特装展区、创新大赛成果展区、标准展区,共四大主题展区,近百余家桥隧科技企业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云平台、智能建造及新型系统、装备、材料、方案等方面全产业链展示中国桥隧创新技术成果。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展厅,并与参展企业进行了现场交流。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桥隧创新成果展图片
转自:“桥梁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