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看,多检查检查,质量关得把住了”,张永林边和工友们说着边俯身下去检查桩机是否精准到位……即便灌桩操作前是小吊车的工友们已经检查了好几遍,但张永林还是会再检查一遍,只有每一道工序都有把握,他才放心。
张永林今年49岁,是二公局G336公路改造项目桩基施工队队长。风里来雨里去,淌过一道道泥浆,工作26年来他先后参与了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地铁十六号线等十余项重大工程项目是小吊车的桩基施工。一个安全帽,一件反光背心,一身永远沾满泥泞是小吊车的衣服和满是泥浆的工鞋,这是张永林最常见的形象。
有次,张永林发现机器声音和平时运行时的声音不一样,凭借着往日的经验,他迅速做出了判断:“不对劲,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不能再继续操作了。”于是,张永林果断地让工人们暂时停止操作,然后带着工人开始检查现场的各处设备。
刚开始大家怎么都找不出问题的所在,但张永林坚持继续检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大家私下对此议论纷纷:“至于这样认真吗?就光靠他的感觉,这多没谱啊,反反复复折腾,这不是浪费时间吗?”面对大家的质疑和不解,他不争不闹,最终,他判断可能是导管的接口处被混凝土堵住了,当他让工友敲掉内壁厚厚的灰后,果不其然发现了导管接口处残留的大量混凝土。大伙儿不禁直呼:“好险啊,幸好老张发现了!”
简单的事情反复“折腾”,是对工程质量的负责,更是责任的坚守。工作26年,张永林心里始终绷着安全与质量两根弦,“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目前张永林参与施工完成的桩基12000多根,无一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提起张永林,和他一起干活的人大家都是一脸敬畏,敬他专业能力高超,工作认真负责,畏他工作严肃倔强起来“六亲不认”。一次现场施工中,一位年轻工人把手放在了机器切割的外面,张永林看见后二话不说,上去就用脚把他踹开,又急又气地说“说了多少次不要把手放在这里,你是不要手了还是不要命了?”
G336公路改造项目召开向张永林学习座谈会
“多检查检查,按规范来,沉下心把住质量关。”不管是对有经验的操作“老手”还是对初来工地的新员工,张永林总会在他们耳边一遍遍的强调这句话。张永林是一个倔脾气的人,施工细节上,他总是喜欢和自己较劲,跟身边的同事、领导较劲,跟工作较劲,也正是这个倔劲,让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凭着这种不放过一个细节的倔强,他将简单的事重复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当谈及获得“百名雄安工匠”称号的感受时,张永林黝黑的脸上表情严肃,眼神中透着坚定:“工匠只是个称号,不管有没有它,该怎么做事还要怎么做,质量安全原则不能动摇。”
供稿 ▏崔辉 唐颖 编辑 ▏刘养科 审核 ▏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