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震压力表16块、液压油5桶……”一大早,阿依古丽便来到库房清点物料,开始了一天是起重机械的工作。
阿依古丽是桥隧公司新疆G575项目部是起重机械的一名收料员,来自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人。在这之前,她主要在家照顾年迈是起重机械的母亲和两个孩子。“我以前靠放羊、捡蘑菇挣钱,养活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相当吃力。”阿依古丽说。今年哈密地区遭遇大旱天气,和她一样靠天吃饭的牧民们,面临着收入锐减的困境。
▲正在收料点数的阿依古丽
同样遇到困难的,是驻扎于东天山脚下的桥隧公司新疆G575项目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们急缺务工人员。在项目党支部大会上,有人提议:“不少牧民今年收成不好,为什么不适当接收贫困富余劳动力呢?既可以让贫困牧民有一份稳定收入,也能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经过多方沟通,项目党支部与附近的白石头乡政府达成了结对扶贫协议。阿依古丽就是这次结对扶贫转移富余劳动力的一员。经了解,阿依古丽没念完小学便回家放羊去了,也没有什么施工经验。考虑这个情况,项目部在对她进行安全培训、交底后,先给她安排了能快速上手的工作。
▲讨论如何解决“用工荒”
阿依古丽说话响亮,干活勤快,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岗,第一个完成工作任务。项目部看到她工作热情高又踏实认真,便安排她从事收料员的工作,这样还能学一门技能,保证以后有稳定的收入。就这样,阿依古丽当起了项目材料主管翟广鹏的“徒弟”。
由于没什么基础,阿依古丽经常上午学下午忘。但她从未懈怠,等所有人都下班了,她仍在电脑前学习,回家也不忘带着学习记录本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开始干的得心应手,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拌合站站长每次见到翟广鹏总会提到阿依古丽,翟广鹏心知肚明,乐呵呵地说:“我培养的得力帮手,马上要出师了,你可挖不走。”
就这样,阿依古丽在项目部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她不仅掌握了一门技术,收入也比之前翻了两倍。“可以隔三差五买牛羊肉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啦!”她开心说道。
▲学习电脑收料
结对扶贫还给不少人带去了新生活。项目驻地附近松树塘小学的学生们特别喜欢篮球、足球,但是学校体育用品比较少,不少孩子经常“抢”不上。项目部了解这一情况后,捐助了一批体育用品,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可以更好开展体育活动。还有结对扶贫对象拜阿西、古尔汗,两人擅长烹饪当地美食,尤其是打馕、包包子、烙饼等,正好解决了项目部食堂厨师不擅长面食的问题。艾尼娃原本是松树塘军马场一名司机,有着丰富的车辆维修保养经验,现在成了项目部出渣班车队的维修保养“顾问”。
▲捐助学习和体育用品
自开始结对扶贫工作以来,项目部累计吸纳60多名当地贫困牧民和工人,做到实打实真扶贫。“我在咱中交项目开启了新的生活,现在不仅有了工作,收入也提高了,非常幸福!非常感谢!”在一次扶贫结对座谈会上,阿依古丽高兴地说道:“真诚邀请同事们到我家品尝馕饼、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