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广西南宁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由承建是工程吊车的全国首个海绵车辆段——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正式投入使用。
该消息受到央视、中新社、广西日报等多家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是工程吊车的广泛关注报道。
央视报道
中新社报道
广西日报报道
南国早报报道
广西卫视报道
东方卫视报道
据悉,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占地面积491亩,项目共设置17个单体建筑,涵盖了土石方、钢结构等二十余个专业,166个分部工程承担着车辆是工程吊车的调试、维修保养、车场调度指挥等功能,是所有车辆段中占地面积最大,工程最复杂的项目。
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航拍图
该工程牵涉项目繁杂,交叉作业多,若计划不够周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进场施工前,项目团队多次研究后达成“高标准,严施工,重预测,控成本”共识,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工期倒退法,模拟出“哪些工程必须提前做,哪些工程可以同步配套做,哪些工程必须做精品”,围绕这三个问题,项目极具前瞻性地制定了数项战略方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分会专家学者
观摩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
四年多来,该项目突出重点,强化项目过程管控制标准化,围绕”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内业管理标准化,成本管理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等几大模块,多措并举,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效益、施工文明全面可控。
公园般的海绵车辆段
“高楼与繁花相映成趣,往来如织的列车在碧水倒影与园林中穿行”,这是正式投入运营后的海绵车辆段明显区别于普通车辆段的生态景观特征。该海绵车辆段拥有6个下凹式绿地,7个雨水花园,600多米长的雨水传送植草沟,12000多平方米的透水砖,各类树木共25种820余棵,这些海绵肌体让车辆段具备了渗透、滞蓄、收集雨水的功能。
海绵车辆段夜景
该海绵车辆段正式使用后,能确保场内每月可以净化9000多立方米的污水;另外,小雨时可储存径流的雨水,控制外排水量、补充景观用水需求,暴雨时,则发挥调节功能、削减峰值流量,通过“一储一调”,车辆段及周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提升至68%,年径流污染削减率提升至50%,年节水可达到2万余吨,既能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又能保障地铁安全运行。
据悉,该项目是“海绵城市”概念在车辆段的首次尝试实践,填补了国内海绵车辆段建设的空白,为缓解南宁由来已久的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有力助攻。
好看的你一定“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