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集团承建的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北京首都再添城市新地标。
北京丰台站在原丰台火车站基础上改建而成,是国内首座采用高铁、普铁双层车场重叠设计的特大型车站,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设有32条到达出发线,32个客运站台面,是亚洲目前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
作为百年老站,丰台站承担着京广、京沪以及丰沙等多条繁忙干线的运输任务。丰台站改建项目负责人田国彬介绍,他们所负责的标段长约6.8公里,位于北京四环与五环之间的繁华经济区,线路5次跨越4次下穿既有铁路、10次跨越公路、2次跨越永定河,涉及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梁、门式墩以及大跨度系杆拱顶推等多项重难点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在“精品丰台 智慧铁路”的理念下,该项目部建立起北京建设市场首个智能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引进了集成化钢筋笼成型机器人等近十种先进设备,实现了钢筋加工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极大提高了丰台站施工的可靠性、安全性。
在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京广特大桥施工中,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列车运行的影响,建设者在京广特大桥跨京广铁路处采用“先建后转”工艺,克服曲线半径小、纵坡大、转体吨位大、合龙精度高等困难,先在铁路两侧采用挂篮悬臂法施工梁体,利用铁路“天窗点”转体后,再现浇2米合龙段实现合龙。此外,京广特大桥128米连续梁跨度大,他们采用“梁+拱”的方式,使工程整体结构刚度得到加强。
京广特大桥是全线唯一进行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段,建设者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在钢筋绑扎作业、精调作业、混凝土施工等工序上严格控制把关,并科学调整作业时间,选择在晚间进行精调和浇筑混凝土,减少了昼夜温差对无砟轨道的影响,提升了后续钢轨铺设的平顺度,为保障列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北京丰台站的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强化北京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极大便利人民群众出行,对不断增强广大旅客美好旅行的幸福感、获得感,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月20日,参建的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河南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全面建成。
济郑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区域连接线,也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濮郑段正线全长197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7个车站。承建的施工管段线路全长31.4公里,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站场路基、大运河特大桥等,该标段工程建设规模大,桥梁比重大,技术标准高。
全长42公里的大运河特大桥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CRTS-3型板式无砟轨板施工工艺。为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他们严控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强度等技术参数,严把各工序环节,并针对大跨连续梁无砟轨道施工等特殊结构,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了无砟轨道施工顺利完成。
大运河特大桥2次跨越卫河,两岸土壤十分松软,桩基基坑深度均在40米左右,所以基坑坍塌风险极高,为确保施工安全,他们开展科技攻关,优化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该标段桥梁占比高达93%,线路交叉多,多次跨越国道、省道、乡道等地,施工难度大。重难点工程大运河特大桥,更是设计有13联连续梁,用来跨越既有道路和几处大型干渠、河流。施工中,他们采用了高标准的基础沉降控制设计,严控路基施工技术、桥梁沉落变形和梁体徐变控制标准,确保线路满足高速运行需要的高平顺性要求。
承担跨京杭大运河特大桥586榀箱梁预制和架设任务。在架设济南方向194榀箱梁过程中,施工人员克服了跨越9座悬灌梁以及架设2榀20米异型箱梁等困难。其中20米箱梁架设施工在集团公司内尚属首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架梁分公司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最佳架设方案,通过更换下导梁八字腿,增减前支腿增高节等方式确保前后水平,顺利完成异形梁架设,积累了宝贵的架设经验。
施工过程中,参建人员不断加强技术业务学习,创新施工技术及工艺,研制的“橡胶管穿束机”“地泵无功补偿装置”“梁面预埋套筒用热缩管”、简易箱梁模板保温棚等多项科研成果获集团公司优秀五小成果奖。《封锚混凝土简易自动喷淋装置的应用》《铁路桥梁静载试验自动控制装置应用技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地区19.5m跨度箱梁架设施工技术》等多篇科技论文获集团公司优秀科技论文奖。建设者们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工程建设。
6月20日通车当天,近20名济郑高铁的建设者坐上了首班开往郑州的高铁列车——G9205。
放眼向车厢外面望去,是金灿灿的农田。刚刚收割完小麦的农民,正在为下一轮劳作做准备。的建设者,像窗外的农民朋友一样,正品味着丰收的快乐。
王友参今年36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滑县人,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中国铁建大家庭,至今已有12年。她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回到家乡修高铁。
时光回溯到4年前,听说王友参回家了。一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她年过八旬的爷爷,更是觉得激动。他年轻的时候是一名邮电职工,平时走南闯北,心中最惦念的,就是家乡什么时候能通火车。
济郑高铁通车后,滑县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这一天,王友参抱着3岁的女儿一一,陪着爷爷登上了开往郑州的首班列车。
济郑高铁濮郑段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全国路网结构,填补豫东北地区高铁的空白,同时将大大提高郑州、济南两地的通行效率。随着“米”字形高铁最后一“撇”正式落地,将为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供稿 | 二公司、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