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福建能投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18年4月24日视察三峡工程时提出的“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从福建走向世界,让中国装备全球”的目标。
打造海上风电原创技术“策源地”
“经过近五年激情创业,产业园已从千亩沙地变成一座厂房林立、群英汇集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成果来之不易、使命终于达成。”回望多年艰辛历程,产业园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金海军不禁感慨。
目前东方风电、金风科技、中国中车、水电四局、LM叶片等5家入园企业全部实现量产,2021年各入园企业生产风机179台、发电机65台、钢结构7万吨、超长叶片12支,产品价值突破100亿元。园区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而且出口至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目标。
与此同时,园区聚集了一大批海上风电运维、大件物流、人才服务、电力供应等专业服务单位,已成为高端海上风电产业链聚集地。
回望5年建设历程,充满艰辛与挑战。“产业园建设之初,这里就是一片茫茫沙地,风一吹满脸都是黄沙……”产业园公司副总经理张裕浩回忆道。作为最早来到产业园并参与整个项目领导建设的人员之一,他与十几个人组成的“拓荒”小组,带着践行三峡集团“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战略的决心,告别亲人好友,从祖国的大江南北齐聚福清江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步伐。产业园克服了招商难度大、无经验可借鉴、天气和疫情影响等困难,在保质保安全完成项目建设的同时,获得全国首届“优路杯”BIM应用大赛综合组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称号。
2021年再取新突破:LM叶片厂成功下线全球量产最长的100米以上叶片,同时第二套生产线落地产业园,预计2022年3月份投产。
“推动风电产业创新升级,我们永不止步!”三峡福建能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产业园公司董事长刘建平表示,“产业园不仅要持续强链延链补链,还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联合入园企业开展研发制造,推动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风电装备向大功率、智能化方向转型,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策源地”。
目前,三峡集团联合东方风电研发的13兆瓦海上风机正在快马加鞭生产,预计2022年一季度在园区下线。同时15兆瓦及以上更大容量海上风机研发制造正在按“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预计2023年可下线。上述产品将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
除此之外,两台大容量测试风机于2020年7月开工建设,开工建设以来,产业园克服重重困难,与各方精诚团结、顽强拼搏,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确保了各项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021年11月2日,江阴港畔风力颇佳,伴随着风机叶片迎风转动,两台测试风机正式并网发电,成为国内已并网发电的最大陆上风机。至此,产业园屋顶光伏和2台大容量测试风机,将以每年5600万度电的发电能力,满足园区自用的同时,为江阴大地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产业园在规划设计时即融入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智慧园区、绿色园区”的定位,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风资源、光资源,积极推进智能微网建设,努力将产业园打造成为自发自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低碳”园区,不仅为落实保发保供任务再添有力保障,并以显著的环保和社会效益,为助力实现“3060”目标贡献三峡力量。
2021年5月28日,产业园成功取得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同时入选全国2021年低碳绿色典型案例,为我国产业园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被新华社、福建日报、福建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展现了三峡集团践行“双碳”目标所作的积极努力和成效。
这些,正是三峡集团率先提出“双碳目标”时间表央企担当之缩影,是三峡能源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的具体展现,是三峡福建能投公司“一主多元”战略实施的生动实践,也是产业园发展的鲜亮底色。
来 源:福建能投
通讯员:刘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