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是吊车的SPIC
“重组前,物流公司赤字巨大,运营难以为继。”原物流公司员工,现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主任邢建华回忆说。
“重组后,路港板块已实现减亏3.38亿元,同比增长减亏幅度200%。”内蒙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平介绍道。
变革发生在2019年9月18日。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下,内蒙古公司与物流公司进行战略重组,这也成为集团公司首家完成两次合并重组的二级单位。重组两年后,也就是2021年,内蒙古公司锦白铁路到港煤炭可达约350万吨,较2019年增加142万吨。
“物流企业的运量决定了它的盈利收入,但当时物流公司设备日渐老旧,技术力量也跟不上,市场发展受限。”邢建华说,而物流企业的运量决定了它的盈利收入,面对一个“弹尽粮绝”,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物流公司和充满期待目光的物流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完成这场能源革命,不只是在‘守摊儿’。”刘建平还记得内蒙古公司与原物流公司重组之时自己的心境。
在运营初期,面临着巨额的财务费用和折旧成本,国家及集团公司“治僵处困”“双降”工作又在不断深入,作为一个亏损产业,许多投资是不被政策支持,更是与管理现状脱节的,经营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内蒙古公司顶着经营进退触藩的压力,依托多产业协同优势,持续调整路港板块煤炭运输结构,着力解决铁路运量不足问题,通过调整、优化煤炭流向,减少锡乌、霍白铁路运量及地销量,增加下水煤,提高锦白铁路运量,实现煤炭运量连年持续涨幅。这让原物流公司人看到了内蒙古公司做大路港板块的信心和决心,久违了的自信,又重新写在每一位路港人脸上。
运输货源得到拓宽后,制约路港板块经营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的制约作用愈加明显,为缓解港产业集疏运系统功能不完善,集煤、疏煤能力严重不足的不利情况,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与锦港股份、锦国投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锦国投氧化铝项目投运后,不仅能够为路港产业带来丰富的反向运量,大幅提升产能利用率,还能够与内蒙古公司铝产业进行全产业链进行深度合作,协同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年来,为确保战略重组产业最优化,内蒙古公司党委深入研究解决物流公司历史亏损问题,针对与物流公司战略重组后产业布局的变化及问题,制定“煤炭、非煤”多元化发展战略,除了自身的产能释放,更将目光逐步转向非煤运输市场和外部煤炭市场,截至9月底,完成非煤运输88.65万吨,同比增加82.8万吨。截至目前,路港板块已实现减亏3.38亿元,同比增长减亏幅度200%。
解决了“温饱”问题,创新如今成为了路港人发展的要义。重组后,得益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路港板块成功突围,走向了绿色转型的升级之路。今年3月,集团公司首列自主运用管理的大型铁路轨道综合检测设备正式上线运行;8月,锦白铁路一期7.29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立项。
10月29日,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从内蒙古公司锦白铁路大板东站缓缓驶出,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由产品开发到实践应用的重大跨越。机车上线后,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相较内燃机车每万吨公里可减少碳排放约80千克,据测算,内蒙古公司的627公里锦白铁路干线全部投入使用氢能机车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9.6万吨。“内蒙古公司依托自有铁路率先投入应用,实现从国产研发到应用的全闭环。”刘建平说。
内蒙古自治区连续多年占据我国煤炭产量第一的位置,同时也是我国电力装机规模最大的省区之一,面对持续旺盛的用煤需求,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积极组织煤炭运输、保证电煤供应。
在内蒙古白音华矿区的装车场,半天前还在100多米地底沉睡的煤炭,经过400多米长的传送带,以大约每秒13吨的速度装载进煤炭列车。不久,这趟满载3000多吨电煤的列车将到达内蒙古赤峰市大板车站,供应当地的热电厂。这趟列车驶出不久,在不远处等待的另一列电煤空车又驶入了装车位,整个装车场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日均发送5万吨以上的电煤。
为了保证煤炭运输效率,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对电煤实行优先运输政策,坚持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配空的“三优先”原则,确保24小时内随时“送空取重”。并指定专人负责电煤运输组织工作,每日与重点客户沟通对接,动态掌握电厂机组负荷情况及煤炭客户发运计划,建立运输需求信息通道,全方位了解掌握企业发运需求,为合理调配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面对这场保供攻坚战,公司党委告诉我们要把煤炭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煤炭运销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姜仁杰说。连日来,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所属企业未雨绸缪,提前发布预警,要求各级干部加强值班,严密监控天气情况,并对各车站道岔、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监控,提前保证运力。
运行一刻不停,保供一刻不断。目前,内蒙古公司铁路沿线的干部员工们仍坚守在岗位上,继续战斗着。自保供攻坚战开始以来,内蒙古公司路港板块累计完成铁路运量138.24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50447万吨公里。
●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
文 字:张铁志、齐琦、韩景伟 编 辑:闻晓蕊、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