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不仅是欧洲第五跨海大桥,同时也是中交集团乃至中国企业进军欧盟基建市场是二手吊车的“先行军”。佩列沙茨大桥建成后,将连接克罗地亚南北领土,结束该国居民往返本国领土需穿越其他国家是二手吊车的现状,只需一小时便可轻松往返两地,为当地是二手吊车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也成为亚得里亚海上一道新的风景线,助推当地旅游业发展。
佩列沙茨大桥是克罗地亚的国家战略工程,也是中交集团交通强国建设国际重大工程建设的4个试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克人民心心念念盼望许久的统一之桥。它南北连接佩列沙茨半岛和克罗地亚大陆,路线全长3.94公里,主桥为双向四车道设计,为六跨矮塔斜拉桥。
图 | C85混凝土足尺模拟试验块浇筑
2021年7月,经历三年施工,大桥成功合龙,随即转入桥面施工阶段。深海钢桩施工和桥面钢箱梁架设作为整体施工的重大基础工程,对成桥起着关键性作用,佩列沙茨大桥所用钢桩作为世界最长钢桩,全桥用钢量达到了惊人的7万余吨,超过10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如何在如此巨量的钢材中破解市场陌生、欧盟标准不一、施工条件艰苦难题,建设者们不断发挥着聪明才智,用经验和智慧融入生产,不断为大桥建设添加新动力。作为中交集团打入欧盟市场的先头军,它有哪些“尖子”技术,如何一步步克服诸多障碍?佩列沙茨大桥承包商代表张冬表示,在大桥建设中,诞生了超长钢管桩一次性打入、气泡幕降噪技术、新型组合套箱结构、C85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等十余项创新技术,节约成本已逾亿元。
佩列沙茨大桥共有钢桩150根,最长达到130.6米。“如此长的钢桩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这可以算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了。”张冬说,过去,国内外通用做法是面对较长的钢桩采用分节打设,工人先把所有的钢桩一节一节吊至驳船,再通过现场接高打入后,进行焊接。“这种方法施工耗费时间长、效率比较低。”
图 | 现场吊桩
“创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张冬笑言。面对工期倒逼、成本压力,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创造性地提出钢管桩整体制造、一次性打入工艺施工:先在国内整体加工制造,远洋运输至施工现场,运用世界第一高打桩船“雄程1号”进行打设,提高整体工效。
图 | 世界第一高打桩船“雄程1号”
刚开始,有专家认为该技术存在风险,若遇地质突变问题,钢管桩打设遇到障碍,很可能造成“卷口”现象。后经各方专家理论分析及大量科学实验佐证,该技术符合设计要求,并在佩列沙茨大桥上成功运用,主桥钢桩打设工期比原计划节约三个月。
经过多方机构认定,这项“不得已而为之”的创新是全球最长钢管桩的整根打设,为世界之最。
图 | S3钢管桩下放
创新必须从构想转换为现实。建设过程中,工人们结合涌潮波浪冲刷等水文状况,就地取材采用大小石料进行回填,用振动压路机来回碾压密实使其基础达到稳定状态。经过稳定性计算和滑力试验,咬合排桩施工得以顺利实施。在经过旋挖机钻孔选定、定位导向槽施工、外围咬合排桩施工、永久桩基区域注浆及承台开挖后,该项工艺终得到完美呈现。张冬介绍,双层咬合排桩施工采用了11根素混凝土桩,11根钢筋混凝土桩间隔施工,其适用于桥梁岸边承台施工,其结构简单,受力良好,不仅可以确保永久性桩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且相比较常规的化学泥浆钻孔施工,对环境几乎零污染,对海洋生物几乎无影响,这对类似跨海大桥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图 | S5号墩钢桩打设完成
2018年建设至今,项目荣获中国交建2020年度“平安工地”示范项目、中国交建2020年度绿色施工示范项目、中国路桥2021年度优质混凝土奖等18项;申报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目前已获批15项专利,1项省部级工法;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如今,在亚得里亚海面之上,统一之桥已成功横跨两岸,克罗地亚新的地标性建设正在完成!
供稿 | 王澄鑫 编辑 | 戴文富 刘养科 审核 | 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