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在沂蒙大地的怀抱中,蜿蜒迤逦的沂河如同一条玉带,滔滔河水自北向南,一路奔腾不息,而她在流经郯城境内时却水流渐缓,来了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并在此孕育出了一颗沂河明珠——马头镇。马头镇最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形成聚落,始兴唐宋,盛于明清,依托水运,一度发展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的商贸重镇。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日渐发达,昔日千帆竞发的码头逐渐沉寂,这座依河而生、依河而兴的千年古镇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近年来,随着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依托已有资源对这座古镇重新进行了规划,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今融合,再现古镇风华
由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马头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商帮文化区建设项目,总占地239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0620平方米,主要建设22栋仿古建筑,并在其中融入历史文化与商帮文化,八大会馆、合院、商铺等颇具古韵的单体建筑交错布置,力求实现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相融合。
▲古镇会客厅 这些古风古韵的仿古建筑群,绝非简单的“复刻拼装”,而是古代建筑基因与现代建造智慧的碰撞融合。项目团队将古代建筑美学与现代施工技艺相结合,并融合明清徽派古建筑和商帮文化,以匠心和巧思在古镇中织就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古建画卷,复原了岁月沉淀的建筑智慧,为这颗沂河明珠拭去了岁月的蒙尘。
建筑群主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严格选用真石漆涂料、仿古墙砖等材质,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特色。而外装的斗拱、雀替等仿古构件,考虑到木结构受温度、湿度等外界影响大,项目团队以铝合金材质为替代,不但增强了建筑强度,又保证了建筑寿命。屋面则采用传统的合瓦设计,搭配飞檐翘角、瓦当滴水……完美再现了古建筑的大气磅礴之美。
这些仿古建筑群在追求传统美感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功能,在这些交错布置的单体建筑中,现代的水电系统也极为丰富,项目团队结合传统灯笼、壁灯等元素,同时融入LED灯光,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当天色逐渐暗淡,游客们放弃了近距离欣赏这些惟妙惟肖的仿古建筑,目光被遍布于建筑屋顶的绚烂灯光所吸引,这些好似浮于半空的明亮线条,将建筑的主体逐渐隐去,为这些仿古建筑披上一层明亮的外衣,点缀了整个古镇的夜色。
匠心独运,重塑古建之美
远观翘角飞檐,近赏山景石幢。斗拱、飞椽、雀替……精雕细作的构件向大家展现着古代建筑美学,而在这些作品的背后,凝结着的是项目建设团队的匠心和智慧。
▲古镇全景 作为公司首个参与建设的仿古建筑项目,项目团队毫无经验可借鉴,从零起步,主动学习国内仿古建筑的先进技术经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屋脊、飞檐、异形梁、曲线型的斗拱等构件,其形状不规则、样式繁多、连接方式复杂,对施工细节要求极高。而大屋顶作为古建筑的标志性符号,要完美展现其美感,共需7道工序,用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瓦片达30多万片,且其独特的坡面结构,使得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易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流淌,难以保持均匀分布。
▲航拍夜景 为攻克这些技术难题,项目团队从模板支设入手,极致追求模板的精密度,施工前往往需要多次打磨模板,并通过建模放样,不断调整模板支设角度,力求将构件的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而在屋顶坡面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分段浇筑、分层振捣的施工方法,针对不同坡度的屋面,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并设置阻挡结构对混凝土进行截流,以减缓其流淌速度,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覆盖整个屋面。在最后的挂瓦环节,工人师傅们用双手为屋顶披上了一层蓑衣,青灰色的瓦片一垄一垄地连成一体,如成千上万鱼鳞般的覆盖在屋顶,与高高的屋脊、栩栩如生的吻兽、灵动的飞檐共同勾勒出古代建筑美学的天花板。
除此之外,青瓦白墙、马头墙、黛瓦粉墙……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让人仿佛行走在江南的诗情画意里。项目团队紧扣“仿古”精髓,遵循传统“对称”美学设计,以木、石、砖、瓦等材料的肌理和原色为底色,将小桥流水、假山绿植等元素点缀其中,描绘出一幅宁静、古朴的诗意画面。
多元体验,激活经济动能
“沂水帆开菰案晓,白溪波涌桂轮秋。”这是古时对马头镇繁荣景象的描写,由各式帆船往来不歇而编织成的“沂水春帆”盛景被称为“古郯八景”之一。明清时期,马头古镇借水运之利成为沂河水道上的航运重镇,商贾云集经贸发达,公平诚信客广业兴,吸引了徽商、晋商等外地商人,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商帮文化。
▲徽派建筑 以史为桥,连接古今。在马头镇仿古建筑群中,商帮文化也巧妙地融入其中,共建有鲁商、川商、浙商、苏商等八大会馆,各类商铺、展会接连排列,其中展出的古镇老物件、历史照片、非遗手工艺品等,再现了古镇的繁荣景象,让游人在游览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古镇的历史变迁。
“古镇重建后,我经常带着孙子到这里玩,给他讲一些古镇的故事”,在附近游玩的大爷笑着说道。多元的古建风格、精巧的园林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相互映衬,不仅成为当地居民日常休闲遛娃的好去处,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玩体验。平坦的步道成为老人散步的首选,镜面水景变成了孩童嬉戏的乐园,当地的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内容吸引着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待古镇全面开放运营后,将形成一条“逛古镇、赏古建、品文化、享休闲”的完整旅游链条,进一步激活当地产业发展,让当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有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镇商铺 千年文化为魂,现代技艺为体。中铁二十三局建设者们以匠心守护古韵,以智慧描绘新颜,成功打造了这座既具古朴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仿古建筑群,其多元功能与古镇生活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古镇“可游、可赏、可用”的公共空间,既守护着历史记忆,也创造了时代价值,将成为传承古镇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激活古镇烟火气与文旅活力的“新地标”,在这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中,沂河明珠,终将重放光华。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