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能源观察全文185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施训鹏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际能源转型学会理事长
在传统能源体系下,能源安全的核心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品种的持续可得性,原因在于这些能源的供应不容中断。而在新型能源体系中,风电、光伏等占据重要地位的新能源本质上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关键不再取决于能源资源本身,而在于能否掌握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能源的技术。
在此背景下,能源安全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在能源转型完成之后,能源安全将不再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连续的燃料供应,而是取决于能源转换与利用的能力。这首先需要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如钢铁、银、镍、钴及一些稀有金属,这些是电动车、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材料。与此同时,要有相应的原材料加工使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实现终端用电技术的升级。
能源转型不是免费的午餐,转型需要付出代价,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再分配问题。能源转型正在重塑并在某种程度上扰动全球经济与国际政治的平衡。
我们在推动能源转型时,核心的目标是让发展更加可持续,使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很多人看到欧洲等区域最近十几年经济在增长,但排放在降低,得出一个结论:可持续增长下的排放降低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不区分国家,只考虑全世界总体的排放和经济增长,就会看到经济增长还是会导致排放增加,脱钩并没有实现。为什么有些地区可以脱钩?这是因为国与国之间发生了产业转移。
能源转型带来了重大的利益分配变化,不仅仅是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此消彼涨,还涉及全球产业链、能源生产和制造基地的重新分工。新能源技术和传统技术迭代速度不同,传统技术迭代慢,产业转移也是逐步推进大的,例如,在亚洲,中国曾承接日韩的产业转移,现在也把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但新能源领域很多技术一旦出现就是颠覆性的,使得一些旧的技术失去了转移价值,这就导致未来产业集聚的不均衡性会非常显著。
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特斯拉在十年前几乎没有人知道,现在已经世界闻名。这就是新能源技术导致的范式变化。从前,泰国市场上的汽车主要来自日本,在电动车兴起以后,日本车的占比下降,其失去的市场份额主要由中国电动汽车获得。
清洁技术供应链正加速地理集聚,价值链高度集中,产业主导权竞争加剧。得益于清洁技术的规模效应,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清洁技术产业主导权客观上正在向中国集中。由于清洁技术是未来能源的核心,这种集中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担忧。
尽管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为全世界的低碳转型做出了贡献,但产业格局的变化影响了利益分配。中国在能源转型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增长,并且在一些领域和某些国家的关系也从垂直分工模式变成了替代、竞争模式。某些国家试图采取行动把中国排出在自己的供应链之外,如欧洲的关键矿产法案、美国的“友岸外包”等。
从研究者视角看,这是非常不理想的情况,如果把中国从这个产业链上排除掉,欧美的产业链成本会更高。
国家之间的封锁,最终只会损害能源转型这一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清洁能源产业以中国为主导的实际和主要经济体通过多元化以保证安全的需要,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
我提出一种“开放联赛”模式,该模式的灵感来源于足球联赛体系:在同一套规则下,多支“球队”既相互竞争、追求卓越,又彼此依存、共同维系整个系统的稳定与繁荣。
球队胜出不是靠消灭对手,而是靠良性的竞争。
这一模式将全球清洁技术供应链视为由多个区域性中心组成的“联赛”——
各地区在规则、标准、数据和投资上互联互通,在竞争中推动创新,在合作中增
强韧性。它强调开放、包容与共享领导
力,通过分布式的治理与合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公正性、
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这就要求国际社会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取得平衡,构建一个具备韧性、高效、公平与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链体系,形成一个以开放竞争和合作共治为核心的全球清洁技术供应链治理框架。以开放保安全,多个并行产业枢纽在统一规则与标准下,于透明、竞争的市场中既竞争又合作。
中国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共创者,亦是其供应链与资本的关键贡献者。中国应积极开展规划关键矿产和清洁技术的布局工作,包括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规划,主动参与甚至领导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全球话语体系的构建。同时,主要经济体应意识到,排除掉中国是既没有效率、也不环保的,实际上也不可行。解决全球性问题,关键在于与中国的真诚伙伴关系,以及双方适应调整的意愿与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如何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是中国现阶段需要主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本文由eo记者陈仪方根据作者在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之“全球能源安全”分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整理,已经过本人审阅。)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