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能源观察全文137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eo记者 刘文慧编辑 陈仪方审核 姜黎 山东,全国第一个尝试核能供暖的省份,2019年11月,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在山东海阳上线,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随着更多核电机组开工,胶东半岛清洁供暖提速。
01招远核电开工,供暖是方向之一
2025年11月18日,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据介绍,除了发电,供暖等核能综合利用也是项目重要的推进方向。招远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核能供暖按照“同设计、同建造、同投运”方式推进,单台机组每小时最多可提供约1000吨蒸汽,供暖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供暖范围可覆盖招远市及周边县市。
而就在三天前,11月15日,国家电投集团海阳核电“暖核一号”正式启动第七个供暖季任务,供热面积达1300万平方米,覆盖烟台海阳、威海乳山两市40万居民。
官方信息显示,当前,海阳核电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热电联产核能基地。随着后续机组的建成投运,并结合周边地区取暖需求,“暖核一号”2026年有望为青岛地区清洁供暖,远期供热能力预计可达到2亿平方米。
核能供暖是山东推进清洁供暖的重要选项。目前,山东省在运在建核电主要布局在胶东半岛沿海。胶东半岛范围涵盖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核电布局将使这五市优先受益。2024年,山东省能源局牵头起草了《胶东半岛清洁供暖“一张网”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中,核能供暖被寄予厚望:到2027年,建成海阳核电等长输供热工程,实现青岛、烟台、威海主城区及沿途区域全部以核能和大型煤电供热为主,核能供暖面积占比15%以上;到2030年,建成招远核电、莱州电厂等长输供热工程,实现烟台招远、莱州及周边区域全部以核能和大型煤电供热为主;到2035年,胶东半岛清洁供暖“一张网”基本形成;远期胶东半岛清洁供暖“一张网”全面形成,核能供暖面积达50%以上。
02“5+X”时代,山东核能如何持续
继浙江、广东之后,山东正成为我国又一核电大省。在带来清洁电力与暖能的同时,山东也正探索核电产业与本土工业制造能力的融合之路。这需要山东保持核电发展节奏,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政协常委、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映荣在《打造世界一流核能产业集群,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贡献“核动力”》一文中表示,目前山东省核电厂址已进入“5+X”时代,即已经开发海阳、荣成、招远、莱阳、海阳第二厂址,后续将稳步开发多个新厂址。未来15年,山东核电待建机组数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汪映荣认为,如何确保山东核电厂址资源规模和核准规模,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他建议:“一方面,山东省委省政府、省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国家部委沟通,争取国家每年给山东核准至少2台机组,省内可落实好省委主要领导在核电现场调研时提出的‘优先开发不占用岸线资源的近海核电厂址’;另一方面,抓住本轮国家能源规划调整机遇,尽可能使更多的新厂址列入国家规划;同时,最大化利用现有厂址和储备待开发厂址,加快技术环评论证,推动单点扩容,力争单个核电基地建设8台机组。”
文章估测,按照未来10年核准建设20台机组测算,直接投资可达4500亿元左右,社会总产出将达到1.35万亿元左右,将对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各环节形成强力拉动。
而针对核能供暖,汪映荣建议,应建立核能供暖技术保障机制,形成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核能供暖技术标准,确保地市融通。打通区域壁垒,形成公平公正的供热市场环境,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全新的“山东方案”。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