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能源观察全文3307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南网政研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方区域始终坚持发扬“改革试验田”的创新探索精神,开创性建成我国首个多省区电力资源统一优化配置的区域电力市场,并于2025年6月底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道路,成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做出了先行示范。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历程
建设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2004—2005年,原国家电监会先后发布了南方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和市场运营规则,并启动模拟运行;广东、云南等省自2006年起逐步开展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购电试点,初步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这些探索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5—2021年省级市场全面建设、区域市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以省级市场建设为主。 广东于2015年率先开展售电侧改革,其他省份也陆续开展了中长期市场建设;先后组建了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5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实现电力交易体制重大变革;2017年,南方(以广东起步)现货市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之一,是唯一一个以区域命名的试点,体现了国家对区域市场建设的规划考虑。2018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现货市场在全国率先启动试运行,2021年11月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成为我国省级现货市场的示范。
第二阶段是2022年至今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阶段。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要求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和优化配置。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会同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深入开展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研究设计并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复。 2022年7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率先在南方区域落地。三年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始终坚持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坚持常态化实时运营,在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和电力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渐进式推进改革。经过模拟、调电、结算等不同阶段和日、周、旬、月等不同周期的运行检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规则、机制持续改进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共识不断得到增强。2025年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出清电力现货市场,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创新和集成性突破。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运行成效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已满4个月,成功经受住了迎峰度夏、来水丰枯转换、超强台风等复杂考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成效初显。具体体现为:
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检验了集中统一出清模式的有效性。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连续稳定运行体现了规则机制的科学合理性、市场运营的协同有效性,支撑五省区超过25万个注册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通过全系统优化出清,突破省级行政区划边界,以全网总发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实现了跨省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全区域运行成本。应用我国首个全自主可控的“天权”求解器,平均出清成功率超过99%,体现了国产求解器应用于统一出清市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二、市场价格水平准确反映供需,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
连续运行以来,市场清晰反映出“高峰高价、低谷低价”的规律。2025年7—9月,全网日前出清加权均价分别为248元/兆瓦时、215元/兆瓦时、218元/兆瓦时,价格走势与负荷波动紧密贴合。近期,随着西部来水减缓及受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影响,广东日前出清均价最高上涨至506元/兆瓦时,有效激励了机组顶峰发电。连续运行以来,全网煤电机组非计划停运容量和非停受阻率持续降低,为近五年最低水平,通过市场进一步巩固了电力安全供应的基础。此外,市场连续运行形成的长期价格信号引导电源投资优化,为电力长期可靠供应夯实基础。
三、市场运行充分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区域现货市场通过统一出清,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保障具备价格优势的清洁电源优先发电,有力促进了清洁能源充分消纳。连续运行以来,南方区域清洁能源总发电量占比62%,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水电与新能源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市场机制有效匹配各省区供需特性和价格水平差异,实现广西新能源和云南水电增送广东,体现了市场促进清洁能源跨省区消纳的关键作用。连续运行以来,南方区域还通过“两合四联”机制,成功实现滇桂绿电入沪、蒙西绿电直送广东,开展首次跨电网经营区现货交易,实现了清洁电力跨电网经营区流动,检验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模式是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合理可行路径。
四、市场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积极作用,提升了系统调控运行水平。
现货市场日内通过15分钟计算出清并安全校核,实现精准匹配负荷和运行方式变化,引导发电机组出力调整,其灵活性、有效性显著高于计划模式和人工调控。超强台风“桦加沙”期间,广东多地实施“五停”,用电负荷急剧波动,晚高峰负荷出现骤降。电力现货市场系统、调度运行系统之间实现了高效协同,由台风导致的电网拓扑变化全部辨识成功,调度机构快速响应实现日前市场全部成功出清,展现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强大韧性。
南方电力市场建设展望
2025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遵循“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深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将按照“五统一、一开放”的要求,根据市场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机制设计,更好服务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体来说,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健全电力市场基础制度安排。
加快形成规范统一的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完善新能源全面入市、优先发电计划放开、用户侧双边报量报价等机制,加强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衔接设计。完善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实施细则,提升跨经营区交易的频次和规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价格体系和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价格机制,推动跨省跨区两部制输电价格体系建立,推动闽粤联网输电权交易试点。
二是完善电力市场基础设施支撑。
发挥电力市场对电源规划和输电通道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谋划省间灵活互济工程,增强安全支撑保障功能。持续挖掘用户侧扩大可调节资源规模,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持续推进电力交易平台、现货出清系统、计量和营销系统等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升级,确保技术支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健全市场参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三是规范市场和政府行为尺度。
完善共商共建区域市场治理体系,有效运转区域电力市场管委会、市场联席会,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衔接机制。遵守电力市场规则及国家相关规定,破除地方利益保护主义。健全市场失灵预警和处置机制,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四是加强电力市场监督管理。
强化政府监管权威,穿透式监管市场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完善市场运行监测机制,提升电力市场数字化监管水平,及时、全面掌握市场运行动态。健全市场力监测与管控机制,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完善市场自律,推进电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五是优化电力市场要素资源配置。
统筹发挥以中长期市场为压舱石、现货市场为风向标、辅助服务市场为调节器、容量市场保障电源投资、零售市场创造服务价值的综合作用,通过市场更精准发现电力时空价值,实现“源网荷储碳数”各环节协调联动。健全支撑新能源发展的电力市场机制,健全分布式新能源绿证核发工作体系,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
六是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市场开放。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市场信息披露水平和市场服务水平,推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建立健全港澳跨境绿证交易机制,探索港澳地区参与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路径。加强澜湄区域电网规划研究,加快互联通道建设,探索澜湄国家间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积极推进澜湄国家共同电力市场建设。
《以统一大市场释放发展新活力——我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探索与实践》近日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赠书活动 为感谢读者的关注,欢迎就“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在文末留言,我们将从获得精选的留言中随机抽取10名读者,赠送《以统一大市场释放发展新活力——我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探索与实践》新书一本,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截至2025年11月21日18:00)
编辑 黄燕华审核 姜黎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