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点击收听? “丫头,寄给你的蒿子粑收到了吗?”电话那头,母亲的乡音裹着皖南的晨雾,穿过工地塔吊的轰鸣,轻轻落在我的耳畔。拆开沉甸甸的包裹,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蒿子粑卧在油纸里,淡淡的艾草清香悄然缠绕鼻尖。
我捧着包裹往项目部员工食堂走去。同事们多来自山东,围着这绿莹莹的吃食满脸好奇。
蒿子粑 “这叫蒿子粑,是用田埂上的野菜做的。”我笑着解释。谈笑间,清幽的蒿香在食堂里弥漫,仿佛故乡的春风穿过钢筋混凝土的丛林,轻轻叩打着项目板房的窗。
我的家乡在皖南一个小镇。春回大地时,田埂边会冒出点点新绿,那是可食用的蒿子。记忆中,我总提着小篮子跟在母亲身后去采蒿子,听她叮嘱:别采白蒿,要找杆儿红的那种,掐最嫩的尖儿。
采摘下来的新鲜蒿子 采回的蒿子,要经“择、洗、揉、焯”四道工序,才能祛除苦涩,留得清芬。蒿子粑的“灵魂”,是那一块肥瘦相间的腊肉煸出的咸香。彼时,我总守在灶台旁,双手紧紧扶着厚重的铁锅,帮母亲稳住锅身,看她将米粉缓缓撒入翻滚的水中,长筷翻飞间,青蒿、米粉与水便交融成光滑的面团。面团在她掌心搓圆、压扁,轻轻贴在锅边,在文火慢煎中渐渐镀上金黄脆边。
后来,我的人生图纸从故乡的田埂铺展到天南地北的建设项目。钢筋混凝土浇筑起城市的天际线,也筑起了我成长的轨迹。项目上的同事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乡愁都有具体的形状和味道:德州的扒鸡、汉中的面皮、章丘的煎饼……大家彼此分享着,化作共同的情感养分。
我咬了一口手中的蒿子粑,清香依旧。母亲的爱,就像那不起眼的蒿子,年年岁岁,生生不息。
作者所在项目工地 窗外,塔吊的吊臂在晨光中缓缓转动,混凝土车轰鸣驶过,钢筋如林,撑起建设中的楼宇框架。或许多年后,我们在这片工地上的所有艰辛与欢愉,都将沉淀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而汇聚在这板房里的一餐一饭,也将成为我们心中最独特、最坚韧的温暖印记。
这份藏在食物里的爱与牵挂,将伴着我们,从一砖一瓦,走向万千广厦。
本期作者吴瑾,建筑公司无锡片区项目政工部部长。
本期主播宋青,就职于铁正公司,热爱写作、朗读。
「工地夜深了」与您不见不散!责任编辑:席树财音频剪辑:李方婷出品单位:融媒体中心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