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养护集团工程公司导语 当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翼侯高速公路下行K166+700高边坡养护现场却一派高效有序的繁忙景象。由具备民航局认证资质的专业无人机租赁公司提供的重载无人机及持证操作团队,正以突破性的方式解决传统高边坡土方转运的“老大难”问题——工人仅需在安全区域将清理的土石装入特制吊装土袋,无人机随即升空,精准吊运至坡脚指定区域,彻底告别了人工肩挑背扛、攀爬高危边坡的历史,传统人工作业正被科技力量重新定义。
8月18日,翼侯养护项目高边坡截水沟落土吊运现场,专业操作手操控的无人机在百米陡坡间往返穿梭,精准吊运满载土石的专用布袋,标志着高危养护作业正式迈入“人机协同”智能化时代。
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土方清理与转运,历来是养护工程中的高风险、低效率环节。狭窄陡峭的作业面、繁重的体力搬运、复杂的地形限制,尤其在持续高温天气下,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陡坡烈日中,极易引发中暑、坠落等安全事故,施工效率与人员安全难以兼顾。本次投入应用的重载无人机,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做的新尝试。
该设备经民航局适航认证,由租赁公司配备的持CAAC(中国民用航空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的专业操作手全程操控,单次有效载荷高达100斤,轻松应对常规土石转运需求,配备自动挂钩与稳定控制模块,确保土袋在吊运过程中平稳无晃动。专业团队在作业前已完成空域申报、环境风险评估及设备安全检测,即便在项目现场近36℃高温及坡面阵风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飞行与精准投放,工人只需在坡顶或安全区域处,将清理出的土方装入高强度土工吊袋并挂钩,无人机随即自动完成“取货-运输-定点投放”全流程。
此次无人机的运用不仅大幅降低了高危作业风险,提升了养护效能,更通过“专业设备+合规操作+规范流程”的模式,验证了智能装备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翼侯养护项目将持续深耕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领域,推动无人机、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养护场景的深度融合,以创新科技筑牢道路安全防线,为构建更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运养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翼侯养护项目编辑/制作: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