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全国生态日在/建/设/中/守/护/生/态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
三航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三航力量中交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上
“全绿色”被定位为时代底色
三航局正以绿色交通、绿色城市、
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建筑
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与全产业链综合化、集成化优势
奋力打造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①绿色·交通柬埔寨桔井湄公河特大桥
一公司参建的柬埔寨桔井湄公河特大桥全长1761米,该桥连接桔井省东西两岸,打通了柬东北绿色大通道。项目采用装配式T梁、数控钢筋笼,降低材料损耗与碳排放;桥面径流全收集,设置三级沉淀池,确保“一滴污水不直排”。大桥通车后,
年减少轮渡柴油消耗约1200吨,
两岸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至5分钟,直接惠及沿线15万居民,并带动区域农业、旅游低碳发展。
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
四公司参建的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创新采用陆域混凝土浇筑技术替代传统水上浇筑,大幅降低船舶燃油消耗,同时
引入等离子切割工艺彻底消除燃烧污染并提升生产效率15%至18%,
以资源集约模式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成功打造低碳高效、污染可控的港口建设标杆,为沿海码头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经验。
②绿色·城市江苏南京长江大桥公园段
环境整治二期项目三公司实施的江苏南京长江大桥公园段环境整治二期项目设计中,
圆形玻璃景观桥是跨越外金川河、呼应南京长江大桥、贯通滨江风光带绿道、串联滨江30多个人文景点的重要节点。
项目的建成运营,不仅改造与提升了长江岸线的整体环境,也解决了南京周边市民多年“近江不见江”等问题,成为滨江岸线打卡新地标。
福建厦门马銮湾片区生态修复
(一期)工程项目六公司承建的福建厦门马銮湾片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项目
围堰明沟,吹填造岛,清淤理出8平方公里水域,吹填形成4平方公里的一“心”两岛(中心岛、集美岛)及6个生态岛链,
回填区面积约5平方千米。
该工程获评中国交建优质工程(砼)奖,是区域重要的绿色屏障和生态廊道,在完善城市海绵体系、优化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绿色·能源马来西亚沙巴ZLNG码头项目
一公司实施的马来西亚沙巴ZLNG码头服务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是沙巴州首家且规模最大的近岸液化天然气(LNG)工厂。项目投产后,
将使沙巴州液化天然气年产能从270万公吨跃升至470万公吨,可满足东南亚数千万家庭用电需求。
项目将助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更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国电象山海上风电(二期)
工程项目四公司参建的国电象山海上风电(二期)工程项目投运后,
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约16亿千瓦时,与传统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减少标准煤消费53.25万吨,减少碳排放102.17万吨,
对改善浙江省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满足地区用电需求增长、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新会航建公司五公司新会航建公司积极推动绿色生产转型,淘汰落后工艺,建成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
年均提供绿色电力100万度,25年可提供绿色电力2500万度,
年碳减排997吨、标准煤节省320吨。
与此同时,新会航建公司还启动了车间智能化改造工程,通过封闭式废气处理、低噪声设备应用等措施,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④绿色·材料建筑工业分公司 三公司建筑工业分公司领衔研发的PHC管桩余浆循环利用新技术,在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余浆替代了部分水泥、矿渣粉、细集料,
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近150万元。
不仅节约原材料,降低企业成本,还有效的解决余浆处理难题,减少废弃物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福建厦门地铁3/4号线项目
六公司承建的福建厦门地铁3/4号线项目,项目团队
采用压力分散型可回收锚索对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基坑进行基坑支护,
1728根锚索实现100%回收,直接节省材料费超90万元,
在实现绿色环保施工的同时也为后期开发扫清“障碍”,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给车站及周边远期综合开发规划提供更多可能。
⑤绿色·建筑南通振华大节段拼装车间工程
一公司实施的南通振华大节段拼装车间工程,采用自然通风节能设计,南北朝向敞开式设计,同时屋顶配备气楼,借助空气热压原理形成向上的抽吸力,与南北侧的进风形成高效对流。两者相互配合,
显著提升了自然风在车间内的循环效率,为打造绿色低碳厂房树立典范,助力绿色建筑发展。
鄂东散货码头项目八公司参建的鄂东散货码头项目在推动港口绿色转型的进程中,
创新应用的大型气膜仓技术,成为国内大宗散货物料环保存储的标杆。
该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露天堆场或钢结构封闭库的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港口作业的粉尘污染与物料损耗难题,
实现港口作业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
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
修复项目(二标)二公司参建的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二标)运用透空块体定位系统搭配定制夹具,
在总面积2万立方米的侵蚀海滩上建造18座大型牡蛎礁并投放牡蛎苗9705万株,
形成消浪护滩的“生态堡垒”,有效降低海域水体悬浮物和富营养化程度,显著提升海岸带固碳增汇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被列为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工程。
万宁乌场一级渔港项目
五公司参建的万宁乌场一级渔港项目以打造绿色渔港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针对施工海域珊瑚群,采用防污帘施工,在珊瑚栖息地和码头之间筑起一道防污墙,并结合潮汐变化合理组织施工,阻断水中悬浮物对水下珊瑚生长的不利影响,
就地保护的珊瑚存活率为100%,甘蔗岛移植区域移植珊瑚存活率在93%以上。
策划:三公司来源:一公司 二公司
三公司 四公司
八公司 六公司
五公司文图:邱杨 裴下伟 潘唯
史瑞新 田瑞林 朱久文
魏玉 张锐 李佳丽
王智祥 刘睿馨 宋林权
孙伟建 杨树霖 杨广辉
统筹:马可可副主编:胡兴顺编辑: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