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风沙中的坚守——45天完成24万亩补植工作!

2025-08-09 05:42:16浏览:160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   
核心摘要:风沙中的坚守——45天完成24万亩补植工作!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风沙再大,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草原深处,三北林草项目团队的队员们顶着风沙,正咬牙推进补植作业。这里是国家“三北工程”黄河几字湾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常年受沙尘肆虐,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但就在这片被风沙反复撕扯的土地上,项目团队仅用45天,就啃下了24万亩重度退化林的补植硬骨头。 今年4月,三北林草项目正式扎根乌拉特中旗,扛起了24万亩重度退化林修复与11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的重任。依据苗木生长规律,5月底前必须啃下退化林补植这块硬骨头。面对生态修复这一全新领域的挑战,建筑工程出身的项目团队几乎是从零起步。项目负责人武海军毫无退缩之意,他火速协调相关专家与专业队伍,一头扎进136万亩大草原的修复战场。 由于项目地处游牧民族聚居区,沿线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且横跨多个民族村镇,民族习俗各异、语言不通,沟通成了要面临的首道难题。牧民们坚信,草场凭借自然生长足以满足放牧需求,而补植工作要求短期内禁牧,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同时,大型机械进入牧区开展补植作业,也会对草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面对牧民的不解,项目团队特意邀请当地村镇干部担任“联络官”,一同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地阐释补植工作对草原生态恢复的关键作用,以及防风治沙的长远意义。考虑到牧民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项目团队采用“以工代赈”模式,组织300多名当地牧民参与苗木补植、围栏建设等工作。施工所用的打坑机、苗木运输车、洒水车等机械,严格依照与牧民约定的路线进场。短距离运输路线,便采用人工马驮的方式;长距离运输则借助无人机,最大限度降低对草原的二次破坏。施工过程中,项目不仅稳稳托住了牧民的经济收入,团队成员更全员化身为生态护边员,他们带着铁锹、垃圾袋穿行在施工沿线的草原与林地间,每日记录植被生长状态,定期清理生活垃圾与白色污染。遇到牧民转场,队员们会主动帮忙驱赶牲畜、搭建临时围栏,同时讲解生态保护知识,这种双向奔赴的守护,让牧民与项目团队的心越贴越近。 而在生态修复的征程中,补植成活率始终是横亘在前的最大难关。面对这一难题,项目党员率先冲锋在前。试验室主任王泽林同志主动请缨:“监管苗木质量和监管工程质量虽有不同,但肩上的责任同样重千斤。作为党员,苗木质量监管这担子,我来挑!”他一头扎进苗木培育的学问里,虚心向林草专家请教,在苗木品种纯度、根系发达程度、病虫害筛查等关键环节下足绣花功夫,硬是让进场苗木100%达到了林草局与跟踪审计单位的各项指标要求。 与此同时,项目专门聘请林草专家驻场指导,将“深坑浅埋” 等科学种植工艺手把手传授给作业人员,对补植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让苗木成活率有了实打实的提升。最终,项目团队与施工队伍凭着一股子韧劲,在风沙裹挟的45天里,圆满完成24万亩重度退化林补植任务。 修复前                                          修复后 “风沙多磨砺,岁月写华章。”用青春与汗水守护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早已成为项目全员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截至7月底,项目重度退化林补植养护任务全部结束,退化草原修复任务完成40%。当地的护边员莫日更肯定地说道:“我在中旗40多年了,今年中旗的风沙特别的少,你们中交虽然今年刚来中旗,但防风治沙的效果非常明显。”一份肯定更是一份责任,未来,这个年轻的团队将让“中交治沙人”的名号与北疆的绿色长城一起生长! 来 源 | 三北林草修复项目 供 稿 | 郝   明 编 辑 | 陈   赛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上航华南公司】以考促学结硕果丨市场经营条线举行岗位练兵成果展示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