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一局15年来,李建杰扎根施工一线,从青涩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在多个重难点项目中勇毅前行,成为同事们心中当之无愧、专啃“硬骨头”的“开路先锋”。
多年来,他曾荣获中国铁建京新高速优秀管理者、图木舒克市水利局三师前海总干渠项目优秀管理者、
阿拉尔市交通局阿阿高速公路优秀管理者
、 新疆阿阿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公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每一项荣誉的获得,既是他日复一日地坚持与付出,又是汗水与努力浇灌出的果实。
逆风破局显担当2022年,李建杰肩负重任,出任
新疆图木舒克市 三师前海总干渠续建工程项目经理。开工伊始,便遭遇重重困境:征地拆迁如同顽固的“硬骨头”,啃不动、难推进;导流渠道恰似凶猛的“拦路虎”,横亘在前;资金短缺又宛如无情的“紧箍咒”,令人束手束脚。许多人都对这个项目不抱希望,认为它“先天不足、难成气候”。
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击倒,通过现场调查,冷静地分析利弊,在困局中找寻破局良策。“工程要跟着实际走,计划得围着现场变。”他目光坚定,话语铿锵。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研究、深入分析,他大胆创新,将导流渠道施工方案从传统的“全线同步推进”改为“分段导流 + 模块化作业”。既减少征迁带来的影响,又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施工连续作业效能,工效提升40%,施工进度显著加快。不仅如此,他凭借“能变则变”的执着韧劲,与相关方沟通协调,化解资金难题。
2024年11月7日,前海总干渠续建工程一次性通过验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标。
匠心筑就创标杆在担任喀什分公司项目群项目经理期间,李建杰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主导建设南疆单体最大的钢结构厂房——
新疆喀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巴楚产业园厂房项目。该项目建筑总面积达6.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1.45米,主厂房采用轻钢结构,共5跨,最大跨度35米,其规模与难度在当地都堪称罕见。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没有丝毫退缩,迅速组建攻坚团队,从技术方案到资源配置,事无巨细亲自把关。针对大跨度钢结构吊装、高精度焊接等关键技术难题,他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创新采用“分段预拼装+模块化吊装”工艺,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为项目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解决这一施工难题,他坚持“技术先行、管理创效”理念,牵头制定“日调度、周考核、月总结”动态管控机制,将施工计划细化到每一道工序。面对及其复杂的地下管沟工程,他提前模拟施工流程,优化管线排布和节点设计,减少误工返工。在材料供应紧张时期,他多方协调,跨省调配优质钢材,并严把质量关,实现进场材料合格率100%。
巴楚产业园厂房项目一次性通过五方验收,较原计划提前30天交付。验收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这座现代化厂房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南疆大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空白,更为当地引进纺织产业提供了重要载体。
凭借着“干一个项目树一个标杆”的坚定信念与卓越口碑,他在喀什地区接连发力,滚动承揽
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灾后易地重建道路
、G314公路下穿铁路等项目。
攻坚闯关见实效 2024年1月,李建杰再次临危受命,接过阿阿高速公路项目的指挥棒。这条横跨荒漠与河流的交通动脉,从建设之初便困难重重,塔南一干渠的水中墩犹如 “挡路礁”,横在路中央,征拆受阻、料源告急等难题也接踵而至,形成了一道道难以跨越的“连环坎”。
但李建杰毫不畏惧,他果断将“战场”前移,把会议室搬到了施工现场。在塔南一干渠岸边,他带着技术骨干席地而坐,以沙地为纸,树枝为笔,一笔一划地推演施工方案。经过无数次的研讨与方案论证,利用短暂的几天停水期黄金时间,组织人员机械24小时进行围堰筑岛施工,经过连续多天的日夜奋战,塔南一干渠大桥2号墩河道中心水中墩桩基施工顺利完成。水中墩施工比原计划提前15天顺利出水。
在跨塔里木河特大桥工地,他更是全身心投入。他紧盯箱梁架设的每一个环节,终于将塔里木河特大桥全长1687米56跨共计448榀箱梁架设提前15天圆满完成,标段架梁施工全线率先完成。
2024年3月至今,在业主考核评比中,项目部11次荣获全线第一、多次获得业主通报表扬,施工进度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获得是李建杰带领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是工地上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
“每项工程都是写在大地上的承诺。”15年来,李建杰负责的项目全部优质履约,他培养的40余名技术管理骨干如今走向一公司多个项目重要岗位,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
素材来源:一公司本期作者:杨亚勤 牟 标责任编辑:陈海宁审核部门: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