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局上海公司导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天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本专栏以“党史上的今天”为主题,通过权威史料与生动故事,带大家穿越时空隧道,重温党在重要历史节点的抉择与荣光,感悟初心使命的永恒力量。今天要走进的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石破天惊:南昌起义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枪声骤起。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北伐军2万余人,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武装反抗。经数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并于8月2日成立革命委员会,数百名青年学生当场参军。这一枪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人民军队的诞生点燃了星火。
历史定鼎:从红军纪念日到建军节的确立
1933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通过《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正式将8月1日定为红军纪念日,明确其意义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该决定,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八一”的建军纪念地位。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将“八一”嵌入军旗军徽,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铁血丰碑:首场建军节庆典的破晓之光
1933年8月1日,首个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破晓时分庄严举行。为避开敌人空中威胁,盛大的阅兵式于凌晨4点开始。苏区军民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火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工农剧社以欢歌热舞迎接盛典。毛泽东、朱德、项英同志策马检阅绵延600米的红军队列,“为苏维埃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震彻云霄。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方阵在此刻庄严宣誓出征,各军团获授战旗,功勋卓著的指挥员则荣膺珍贵的红星奖章。晨曦微露,受阅队伍的坚定步伐踏破黎明前的薄雾,将“八一”这一神圣印记永恒地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上。
星火燎原:人民军队的基因传承
自南昌城头的枪声起,“八一”精神便成为人民军队流淌不息的红色血脉。这支部队沿着曲折而光辉的道路发展壮大: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锻造出第一支坚强的红军主力;在整个艰难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1931-1945年),八路军和新四军成长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人民军队以雷霆之势推翻三座大山,为新中国奠定了牢固的根基;而在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英雄的军队更是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用辉煌胜利锤炼了国威军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那军旗上闪耀的“八一”二字,正是这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道路最深刻的历史见证。
初心永恒:从历史烽火到强军新征程
穿越94载风雨岁月,“八一”精神历久弥新,其核心价值在时代变迁中愈发闪耀。深厚的军民血肉纽带始终贯穿其中——从战争年代的“鱼水情深”,到和平时期抗击洪水地震时用身躯筑堤拦浪的子弟兵,再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托起乡村希望的坚实臂膀,处处可见那抹“迷彩绿”赴汤蹈火的身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现代人民军队展现出强大的威慑与实战能力:朱日和沙场上铁流滚滚、战鹰呼啸,大阅兵彰显出的现代化强军气魄与“誓死保卫祖国”的铮铮誓言交相辉映,那是初心在新时代的强力回响。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当年那些从南昌起义烽火中走来的年轻身影所蕴含的勇气、忠诚与担当,已无声地沉淀为今日战士臂章上闪亮的八一军徽,更熔铸于每一次迎险冲锋、每一次逆行而上的行动之中——铸就了横亘于民族危难之前的钢铁长城,也点亮了通往未来强军征程的精神灯塔。
审核丨陈思均编辑丨岳鹏宇来源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主办丨公司办公室点击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