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建八局】温暖万家,中建八局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穿黄隧道全线贯通

2025-10-22 23:54:18浏览:117 来源:中建八局   
核心摘要:温暖万家,中建八局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穿黄隧道全线贯通
中建八局近日,由承建的国内最长穿黄供热隧道 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项目传来捷报 随着“八局23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 项目圆满完成4.5公里的南线盾构施工 实现穿黄隧道全线贯通 一条守护民生温暖的“地下长龙”正式成型 为今冬供热稳定保障奠定关键基础 更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温暖万家:央企担当为民保供热 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起于山东聊城,途经德州市 终点至济南市工程总长度约130公里承建其关键控制性节点 ——总长度约7公里的南北双线穿黄隧道 是目前全国最长、管径最大 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 建成后也将成为黄河下游 首条穿越黄河的供热专用隧道工程 “聊热入济”工程将聊城多余热量输送至济南 实现跨区域余热利用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投资成本 更有效减少了碳排放和大气污染 投用后可满足济南市1亿平方米供热需求 覆盖约百万户家庭的冬季取暖需求 对支撑国家“双碳”战略 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沿黄城市群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毫米级管控:守住两条“生命线” 自项目转入盾构施工阶段 项目团队便直面多重挑战 克服严峻复杂的“百年不遇”秋汛形势 先后经历大分体始发、二次分体始发 整机组装再始发三个关键阶段 每一步都以精准把控确保施工平稳 穿越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 黄河右岸护城大堤两大一级风险源更是对建设团队的“极限考验”  前者关乎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后者是城市防洪防汛的重要屏障 沉降控制要求严苛到毫米级 为守住这两条“生命线” 项目团队提前数月筹备 多次开展风险研判优化专项方案、组建地质、盾构 监测多专业联合攻关小组 实时追踪地质变化与盾构机运行数据 同时依托自主研发“盾构辅助决策系统” 通过“盾辅系统”“超前地质预报” “实时监控预警”“土仓可视化” “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等智能化模块 实现安全施工与高效建设齐抓共管 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全面达标 科技破局:定制“利器”攻克地质难题 作为国内盾构独头掘进最长的穿黄隧道工程 南线隧道总长4.5公里在掘进过程中面临5bar高水压 60%细颗粒黏土地层及40‰大坡度 含钙质结核硬塑黏土堵塞螺机 高承压水砂层螺机喷涌等诸多挑战 其中,细颗粒黏土地层易结泥饼 高水压环境下可能出现突涌水 对施工安全与效率提出极高要求 项目团队以科技为“破局密钥” 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先后组织专家论证和咨询会议29次 院士咨询会1次在设备上选用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 配置4道盾尾刷与高耐磨合金刀具 可根据不同地层“一键切换”掘进模式 同时搭建现场配件库确保设备故障“即时响应、快速解决” 工艺上针对黏土地层难题开展泡沫剂比选实验 采用聚合物改良渣土、气压辅助掘进工艺 有效破解结泥饼难题依托自主研发的“盾尾间隙自动测量”模块 实时调整盾构姿态,为安全施工加上“双保险” 精益建造:效率与质量 “双提升” 项目团队以精益管理实现 “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施工中采用“水平+垂直连续皮带机”出渣模式 搭配编组电瓶车构建无缝衔接的渣土清运体系 最大程度压缩工序衔接时间 人员调度推行“两班倒+掌子面交接”机制 确保掘进作业高效推进 项目团队将质量管控贯穿施工全过程 聚焦“管片生产、拼装精度、注浆质量、 错台控制、渗漏防治及隧道轴线偏差”  六大关键控制点同步注浆环节优化浆体配比与注浆时机 提升填充密实度管片拼装阶段采用“一次紧固+三次复紧”螺栓工艺 严格把控环纵缝间隙通过“勤纠微调”策略 将盾构轴线偏差控制在毫米级 有效减少错台与渗漏风险 以精细化管理铸就精品工程 步履不停,锚定民生续写新篇 将继续胸怀“国之大者” 以创新技术赋能基础设施建设 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民生需求 贡献更多“铁军力量” 让这条“地下长龙”早日成为 守护万家温暖的坚实屏障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基础设施事业部、轨道公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交一公局七公司】关于号召建筑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中走在前作表率的倡议书

上一篇:

【中建八局】塞外空港迎新程!中建八局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项目顺利竣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