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二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百日攻坚战正酣,铁军奋进志更坚。市政公司狮子洋通道T5标项目部以“分秒必争、使命必达”的决战姿态,全面掀起“抢抓施工生产黄金季,吹响生产建设冲锋号”的建设热潮。项目全员以党建为旗、以实干为刃,在进度攻坚、质量保障、安全维稳、成本管控等领域协同发力,将施工现场化作争先创优的“擂台”,为狮子洋通道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红色引擎,凝聚攻坚“向心力”
施工黄金期,项目部紧扣136米跨钢桁梁顶推施工核心难题,深入开展“党员立项攻关”专项行动。业务骨干党员化身“先锋军”,下沉顶推施工关键班组,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一对一”攻克顶推精度控制、临时支座受力等技术瓶颈,“点对点”监督吊装、焊接等关键工序安全,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施工全流程,实现组织力与生产力同频共振。
项目部始终将党旗高高飘扬在攻坚一线,成立“党员责任区”“青年突击队”,关键岗位党员领衔、工序节点党员把关,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色动能转化为打造精品工程的硬实力。
昼夜鏖战,全线攻坚“加速跑”
项目建设进入四季度冲刺关键期,全体建设者锚定年度目标,采用“三班倒”攻坚模式,依托动态管理机制,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施工节奏紧凑有序。
针对大盖梁施工重难点,项目团队系统梳理、科学攻关,形成多项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易因水化热产生温度裂缝的问题,团队经数十次试验确定最优配合比,精准优化每方水泥用量,并采用“循环水流”控温技术,预先在混凝土中嵌入冷却水管,通过数字化系统动态调控水温与流速,结合自动测温元件实时监测,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针对支架体系承重要求高的难题,运用BIM技术进行支架设计与模拟推演,创新增加承重梁限位装置,搭设前通过试桩严格验证钢管桩承载力,确保支架安全可靠。
截至目前,项目桩基工程完成总量的80.93%,承台完成83.80%,墩柱完成75.45%,预应力盖梁完成57.75%,梁板安装14.54%,路基工程管桩完成100%。项目部通过每日进度汇报与每周分析会,对比实际与计划进度,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各关键节点按“日保周、周保月”目标稳步前行,全面吹响四季度决胜冲锋号。
双轮驱动,筑牢发展“生命线”
项目全力锚定“双零”安全目标,深抓落实网格化管理,做到人人重视安全、抓好安全,为“大干一百天”加上“安全锁”。坚决落实“四卡一规”制度,加强风险点巡查,切实做到安全检查常态化、标准化。对于重大安全隐患,采取安全演练、安全早班会等措施,多重防护,狠抓落实,筑牢项目安全生产防线。针对工序多、交叉施工多的重难点工序,坚持日常巡视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及重点部位、重点设施设备的突击性检查抽查。
质量把控上,坚持源头与过程双严管。严格原材料和构配件进场检验,建立追溯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落实“首件验收制”“三检制”,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专人旁站监督,确保合格率100%。此外,通过定期开展质量大检查、常态化技术培训、质量竞赛及“质量月”活动,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努力创建高标准质量工程。
多维联动,算好效益“全局账”
项目部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构建了“精准策划、动态控制、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四位一体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深度对比现场实际数据与成本预控方案,及时灵活调整工序衔接、技术参数及资源调度,消除潜在浪费。
严格执行“月重点、季全面、年综合”分析制度,紧盯工程进度偏差、材料消耗节超等核心指标,精准剖析成本偏差根源,迅速制定纠偏措施,确保成本始终在可控轨道上运行。同时,稳步推进“三大采”采购模式,实现主材战略采购降本,二三项材料有效控价,从采购源头筑牢成本防线。开展设备本质安全自查自纠,在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的同时,优化设备配置效率,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成本。
鼓励技术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传统梯笼搭设工艺,采用工厂标准化预制梯笼核心部件,通过地面整体拼装、高空整体吊装,将高空作业量减少80%以上,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创新“四侧环抱”固定结构,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抗风稳定性,并合理周转使用梯笼,减少钢材消耗,实现质量、效率与绿色施工的协同。
应用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强化分包管控,利用信息化审批系统精简办事流程,实现
“采购-生产-管理”全链条降本增效,为项目高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2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大型设备轰鸣运转,施工场景热火朝天——狮子洋通道T5标项目部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向年度目标冲刺。作为连接珠江口两岸的重要纽带,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广州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支撑。
素材来源:白日华编 辑:李思成
审 核:龙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