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集团开栏的话 时光不语,岁月有痕。从铁八师的峥嵘岁月,到十八局的创业兴业,每一次征途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印记是精心勾勒的工程画卷、也是蓬勃展业的新兴力量,是跋山涉水的青春成长、也是异国他乡的中国荣光,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也是匠心铸就的品牌丰碑......《征途·印记》齐聚“逢山凿路 遇水架桥”的文化品牌故事,记录十八局人“拾”光而行、凝聚力量,知行合一、筑梦未来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为主营业务的中铁十八局市政公司,近些年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在盾构产业领域积极向设备更新、新材料研制等板块布局,以点带面构建起了盾构设备运营、维保再制造、材料生产、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盾构技术服务基地——中国铁建华南清远盾构基地,奏响了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的时代强音。
破解行业痛点,实现“华丽转身”
2020年的夏天,在广东清远这片热土上,中国铁建华南清远盾构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华南地区首家“盾构4S店”的诞生。
盾构管理中心 从最初的盾构施工,到成立盾构管理中心,再到如今占地16万平方米、拥有百余名技术能手的中国铁建华南清远盾构基地,企业这一转型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及自身优势的精准转化和延伸。
“10年前,盾构施工行业存在着一个显著问题:盾构机作为价值数千万的精密设备,普遍面临重使用、轻维保的困境。”基地负责人钱浩回忆道。随着盾构机在铁路、水利、市政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配套的维保服务却严重滞后,盾构机闲置率高、资源浪费、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铁建华南清远盾构基地
面对这些痛点,市政公司早在2018年就成立工作专班,在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系统分析后,果断进入盾构机维保赛道。
“一旦走上创业之路,每一步都充满荆棘。仅选址一项工作就历经了8个月的艰难跋涉,团队走遍珠三角7个城市,考察了近30个场地,最终在清远高新区找到了理想之所”。钱浩笑着说道,“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基地成立初期,车间还没有验收完成,就有单位预定工位,投产后业务量更是不断增长,这也验证了建立区域性盾构维保基地是行业所需”。
2025年1月,该基地生产的新型盾构刀具顺利通过出场验收
基地成立5年来,已为粤港澳大湾区完成60余台(套)盾构机设备的维保、再制造、新机组装、检测联调服务,订单量连年攀升。
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生产需要,二期基地建设正稳步推进。
盾构机维保车间 如今,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从零部件修复到整机再造,从技术攻坚到人才孵化,他们已经构建起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盾构技术服务生态圈。
创新优质服务,盾构机重获“新生”
“通常,一台新的盾构机掘进里程达到3公里左右就需要维修保养,我们也会根据每台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设备状态、掘进总里程、动静勘报告、退场存放状态及新投入项目需求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保养。”钱浩说道,“创业需要订单,优质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经营。”
盾构设备再制造现场 某集团有两台急需投入使用的盾构机,维修任务工期紧、工作量大。基地团队上演“与时间赛跑”:从精准勘验到定制方案,从刀盘大修到系统焕新,30余道工序无缝衔接,最终提前10天交付!当设备轰鸣声重新响起,业主竖起大拇指:“这效率,够硬核!”
在两台“沉睡”的海瑞克盾构机维修过程中,项目团队巧打“时间差”,在存放场地就启动台车翻新,转场后,设备五小项安装调试一气呵成。甲方监造员全程见证后感叹:“就像给老盾构机装了新引擎,连油漆都涂得更加漂亮了!”
“我们不仅修复设备,更赋予它们新的功能和使命。”钱浩说道,“基地自主研发的盾构隧道远程管控技术体系,就像给盾构机装上了‘智慧大脑’,集成了大数据分析、远程监控、智能决策等功能,较之原来更加智能全面。”该成果也荣获了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目前已在多个重点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购买一台新机需要投入几千万元,而通过我们的再制造技术,客户可以节省60%以上的成本。”钱浩给我们算了一笔明白账。更令人振奋的是,经过测算,再制造过程实现了节能60%、节材70%的成效,可减少钢材消耗约500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00余吨,为国家“双碳”战略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这个被大家亲切称为“钢铁巨龙维保部”的地方,技术突破与设备“焕新”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亮相首届大湾区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
“我们正在测试最新一代的国产盾构刀具。过去这类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现在我们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基地技术总监许长羽自豪地介绍道,“我们就是要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最终完全实现国产化。”
目前,他们研发的隧道工程刀具业务已被中国铁建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攻关,这个全国首家隧道工程刀具“产学研用”基地,还获得了中国隧道掘进机生产、再制造认定资质,并成功研发了覆盖全断面硬岩至软土地层的系列刀具,能为各类机型提供专业化“订制服务”,大幅提升掘进效率,压缩生产成本,在福州、深圳、广州等多个地铁项目中大显身手。
培育“青年创客”,激活发展“引擎”
走进清远盾构基地,扑面而来的是青春的朝气与创新的活力。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年轻团队,已经斩获了22项国家专利、5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并参与制定了《再制造术语》国家标准,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盾构科研成果展示墙 在这里,“五小”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技术宅男闫志龙用液压“魔法”解开了困扰行业的“滚刀端盖之锁”,每台盾构机的降本数字让老师傅们直呼后生可畏;设备部成士昆像玩乐高般重构轮对拆解流程,在实践中压缩了8.5天的时间成本。这些从机油味里长出的“金点子”,正持续为基地注入发展动能。
开展培训观摩 此外,盾构基地还与高校共建“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就像给工程图纸插上了学术的翅膀。“我们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让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无缝对接。”钱浩道出了这群“青年创客”的创新密码。
钱浩给盾构管理中心青年职工授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铁建华南清远盾构基地将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重点突破再制造关键技术,推动服务模式从“维修保养”向“整机再造”升级,在智行未来的道路上,向着“行业一流”的目标阔步前进!
文图: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曾凡泓,市政公司郭晓春、买琦琳
更多内容 中国铁建召开2025年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
中铁十八局党委举行2025年第9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中铁十八局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暨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贯彻落实中国铁建二级单位负责人研讨班部署要求
闫广天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孔令国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