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七月流火,四川资阳的天空仿佛被点燃。太阳悬在头顶,像一颗灼灼燃烧的巨大火球,无情地向大地倾泻着光与热,地表温度轻松突破40摄氏度。
在这仿佛能将一切熔化的酷暑里,成渝中线9标项目一分部的建设者们,却迎着火浪,在工地上刻下了争分夺秒的印记。
成渝中线四川段9标一分部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境内,线路全长28.4公里,有桥梁38座、隧道3座、路基34段,桥隧占比79%。其中田柳湾特大桥承担了全线全长、最高连续刚构施工任务,荣家湾隧道为二级风险高瓦斯隧道,具有作业标准高、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走进施工现场,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路基的填筑工作,高温天气大家务必注意安全,保证施工质量!”7月25日,天刚破晓,常务副经理张世文的身影便已出现在工地。他仔细核对当日计划,逐项布置重点任务,与施工员反复确认细节,直至万无一失,才转身走向作业点深处。
作为智能建造标杆项目,一分部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运用信息化、机械化作业方式,调集拱架安装台车、智能造桥机等智能设备投入施工,一组组“钢铁雄师”昼夜奋战在施工现场,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
“我干工程20年了,铁路、高铁都经历过,但像这样,一年多时间就基本拿下28公里主体工程,真是头一回。”副经理唐军感慨道,”列车在提速,咱们这些打基础的,也绝不能拖后腿!”
他们创下了混凝土单月最高产能7.1万余方;唐家院子特大桥、王家坪特大桥薄壁空心墩日均进度达1.5米,单模(6米)最快3天完成;单段路基最快2.5天填筑完成等多项施工记录。
项目拥有路基、桥梁、隧道等多种类型结构物,庞大的工程量背后,同样面临艰巨的物资保障挑战,物资需求数量大、种类多、管理难。项目物资部副部长张勇,这位物资系统的“老兵”,穿梭于班组之间,动态掌握施工进度与物资需求,精心编制班组周转料分布表,确保每一处供给畅通无阻。
“材料堆放在何处、什么时候转钢材、什么时候盘点消耗,从钢筋切头,车丝到焊接都要严格管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张勇在车梯上爬上爬下,百余次的手指口呼,不一会儿就已汗流浃背。
项目部科学调整作息,避开午间毒辣的高温,实行“做两头、歇中间”工作制。“我们也备足了防暑降温药品、冰镇饮用水、遮阳棚等物资,为工友们的健康安全筑起屏障。”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蒋美尚说道。
即便躲过了正午骄阳,但夕阳的余威依旧灼人。高温天气下,个别部件容易膨胀变形,漏检一颗小螺丝都有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今天气温特别高,大家辛苦一点,安全带、配电箱门锁、塔吊的关键部位要仔细检查……”对讲机里,安全员吴炳春不时提醒注意事项。弯腰、敲击、检查……吴炳春和同事们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每天他们要重复上百次这样的动作。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工地褪去白昼的喧嚣,显露出另一番景象,这里就成了一个抬头就能看到星星的地方。群星是无声的见证者,也是这宏大舞台的天然“特效”。360余套机械设备、1400余名作业人员整装待发,正为路基、桥梁、隧道施工做足准备。匆匆的脚步、轰鸣的马达,打破了夜的平静。
“今年以来,项目月均产值突破1亿元,最高日产值突破600万元。田柳湾特大桥连续刚构、荣家湾高瓦斯隧道两个控制性工程均在上月实现合龙、贯通。”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罗峥鑫望着穿梭的车辆,告诉笔者,”项目上下正铆足干劲,力争9月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在川中广袤的平原上,成渝中线高铁的钢铁脊梁正迎着星光与热浪,坚定地向前延伸——那每一寸延伸的轨迹里,都凝结着比烈日更炽热的责任心。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央视频抖音号视频号今日头条信息来源丨成都公司编辑 | 后云川主办 | 融媒体中心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