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局太原公司当平遥古城的晨曦初露之际,晋中市中都乡的旷野已然被机械的轰鸣声所唤醒。在国道241线新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施工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精度较量的战役正酣。曹村互通枢纽的巨臂拔地而起,在朝阳下编织成网;南同蒲铁路上方,1.3万吨转体桥如钢铁巨龙凌空飞架,横跨天堑贯通南北。
在这里,项目建设者以毫米精度的匠心,用沾满汗水的双手,擦亮着“铁流·容融荣”党建工作品牌底色。不久的将来,这条承载着晋煤外运重要使命的钢铁动脉,将变为连通三晋的通衢大道!
▲国道241线新建工程主线桥全貌 国道241线新建工程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也是晋中市“6纵6横6环6出口”公路网骨架之一。公司国道241项目部承建的第三合同段,位于平遥县中都乡境内,全长2.33千米,工程涉及桥梁7座、路基16段以及路基附属工程等。截至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路基工程已移交路面标。
凌空飞架跨越国道 从空中俯瞰,曹村互通犹如一条盘旋飞舞的巨龙,将原本的平面交通汇集成有序通畅的立体网络。曹村互通由1条主线、9条转向匝道、5座桥梁组成。曹村互通G匝道桥连续钢箱梁上跨既有国道108,梁长95米、宽9米、高1.7米、重422.8吨,共分为五个节段进行架设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既有国道108日均车流量超过万辆,施工安全风险高,同时,钢箱梁自重大,吊装风险高。如何安全跨越既有国道108,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在曹村互通施工区域,项目部总工程师眉头紧锁地介绍道。对此,项目部开展技术攻关,强化施工方案论证评审,领导班子带班盯控,严把关键部位和工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通过反复检查调试机械设备、落实全员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培训、预先进行试吊等措施,确保施工作业万无一失。施工采用300吨吊车进行吊装施工,项目部积极与公路交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对国道108实行半幅封闭,2023年3月31日,安全顺利完成曹村互通G匝道桥连续钢箱梁架设任务。
▲曹村互通G匝道桥连续钢箱梁架设
继续前行,来到曹村互通A匝道1号桥现浇连续梁施工现场。该桥全长110米,桥面宽10.5米,上跨既有国道108,为单向双车道设计,采用门洞支架法施工,浇筑混凝土700余立方米。
施工中,项目部从门洞支架体系方案论证评审、安全保障和交通疏导措施落实、施工工序衔接、劳力机具设备配备等方面着手,在20天内完成了支架搭设、安装模板、绑扎钢筋、穿波纹管、穿钢绞线等施工任务,2023年5月2日,完成曹村互通A匝道1号桥现浇连续梁浇筑任务,为打造立体枢纽奠定坚实基础。
万吨桥体高空“转身”
无独有偶,在关键控制性工程上跨南同蒲铁路特大桥转体段建设现场,建设者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困难摩拳擦掌,各个击破。上跨南同蒲铁路特大桥转体段为国道241主线跨越南同蒲铁路而设,全长120米,桥面宽22.7米,梁高2.5-5.6米,按整幅设计为2×60米连续梁结构,与南同蒲铁路呈97度夹角,转体悬臂长度55米,转体重量达1.3万吨,采用“先建后转”形式。
由于桥梁整幅设计为东高西低,如何确保转体过程中梁体平衡且就位后标高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是项目部思考的“重中之重”。“高空转体前,我们反复模拟计算具体数据,调整配重设置,转体至75度时降低转速,以便控制桥体惯性,累计转体至80度时,改为采用‘点动操作’进行转体,防止梁端发生惯性偏位。”项目经理一边盯着电脑上的模拟数据,一边介绍道。
▲上跨南同蒲铁路转体桥
除此之外,项目部在科技攻关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组,开展称重配重试验,并邀请第三方监测单位对试验过程中的称重配重、梁体线性和平衡进行全面监测,以确保转体结构的自平衡性。为更精准地控制转体精度,项目部开展转体精确对位技术研究,通过收集梁端转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等关键数据,精准控制转体角度。同时,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各项转体数据,动态调整转体角度等参数,成功将标高和轴线偏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
“开始转体”!夜幕下,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两台4000千牛的千斤顶与同步自动连续牵引系统协同发力,通过拽拉锚固缠绕在转台周围的15根钢绞线,形成水平方向的旋转力偶,带动梁板以每分钟约1度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万吨桥体在空中缓缓旋转。现场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转动情况,根据转盘上布置的刻度编号、速度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控和调整转体速度,有效保证转体精确合龙对位。2024年1月5日,历时120分钟,上跨南同蒲铁路转体桥顺时针转动82度后,安全精准就位,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
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头,必须坚持‘向管理要效益’,从抓收入和控成本两方面双向发力”。项目经理在周例会上讲道。进场以来,项目部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周期商务管理体系,将大商务管理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
开工伊始,面对建设红线用地审批、征地拆迁、物料运输等难题,项目部强化前期策划,深入调研当地材料价格、机械租赁等情况,实地勘察地质条件、运输路径等细节,周密计算工程量、施工量、预算量“三量对比”,通过技术方案与经济方案联动比选、设计图纸优化,明确“设计优化创效、方案节约增效”的创收点。同时,坚持“限额领料、定额消耗”制度,提前模拟用料需求和定期盘点分析,避免材料超领浪费;建立零工、零机使用台账,实行“项目总工+商务经理”双审批制,严控非必要支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上跨南同蒲铁路转体桥现浇梁完成首次浇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部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和二次经营工作研讨会,通过细致对比预算与实际支出、深入分析各分项工程成本占比,精准识别“出血点”,制定整改措施,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深入挖掘创效潜力,全面梳理未签认的签证和待审批的变更事项,明确二次经营攻坚方向,有效推动“隐性效益”显性化。截至目前,项目部已梳理二次经营项目40余项,成功立项30余项,累计创收超过1000万元。
不仅如此,针对施工场地受限、临近既有铁路、与桩基施工交叉干扰等不利因素,项目部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加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保证施工安全稳定可控。同时,坚持网格化管理,针对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劳力准备、现场准备、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大型机械设备、高空作业等专项安全管理监控重点和防护措施,全方位确保施工安全。
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国道241线道路通行能力,对晋中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助力沿线区域经济增长,促进晋商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侵权、法律追责)
编 辑:丁朝民
供 稿:李华锋、李逸凡、董华
素材来源:国道241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