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在铁路建设领域,现浇简支梁施工是保障线路平稳安全的核心环节,而模板安拆的效率与质量,更是直接牵动着工程进度、成本控制与最终品质。近日,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项目通过引进“现浇简支梁模板快速安拆工装”这一创新工艺精准攻克传统施工中的诸多痛点,在降本增效、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传统侧模移动装置长期存在功能局限,仅能实现纵向移动。在模板拆除环节,须靠人工撬动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更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划痕、缺角等质量缺陷,严重影响工程外观与结构稳定性。更关键的是,在邻近铁路既有线等施工空间受限的场景中,大型起重设备的频繁使用,还暗藏着设备碰撞、倾覆等安全隐患,给现场施工带来极大挑战。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项目部技术团队在原有纵向移动小车的基础上,增设横向移动小车,构建起“纵向+横向”双轨导向系统。这一改进带来了突破性改变:拆除模板时,侧模可沿轨道横向平稳剥离混凝土表面,全程无需人工撬动,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为操作导致的混凝土损伤风险;安装模板时,轨道导向与微调装置协同配合,模板就位后仅需简单微调即可精准满足施工精度要求,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拆得稳、装得准”的双重突破。
这一创新工艺的落地应用,在施工进度、经济效益、安全管控三大维度均展现出非凡效果。在进度方面,单孔现浇梁侧模的安拆时间从原来的20小时大幅缩短至5小时,效率提升3倍,极大压缩了整体工期,尤其适配现浇梁数量密集的施工需求,为工程按期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成本方面,一方面减少了大型起重设备的租赁频次与费用,另一方面避免了人工撬动造成的模板损耗与混凝土修复返工,既节约了设备与人工成本,又减少了材料浪费,进一步降低了因返工导致的工期延误风险,实现了“降本”与“提质”的双向共赢。在安全方面,针对邻近铁路既有线的高风险作业场景,起吊作业频次直接减少90%,大幅降低了起重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现场施工筑牢了安全防线。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项目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周边交通繁忙、建筑物密集,施工空间极为受限,传统工艺早已难以满足高效施工与安全管控的双重需求。而模板快速安拆工装的推广应用,不仅成功破解了“邻近既有线施工”与“密集现浇梁作业”的双重挑战,更凭借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优势,为同类型铁路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为行业工艺革新贡献了“如通苏湖经验”。
“这一创新工装,是技术创新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的结晶。”项目负责人康斌表示,“它不仅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更通过减少高空作业环节与对大型设备的依赖,切实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此次如通苏湖项目的工艺革新是铁路建设领域通过“小切口”实现“大突破”的重要实践。未来,项目将继续深化技术攻关,推动工装设备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升级,为打造“平安工程、精品工程、绿色工程”积累更多创新经验,助力我国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如通苏湖项目 潘丽姗 李治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