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BIM巧解古建筑难题

2025-07-20 18:25:48浏览:183 来源:中交一航   
核心摘要:BIM巧解古建筑难题
中交一航点击上方「」可快速关注 硬山顶、重檐歇山顶、盝顶、庑殿顶……参与如意湾文化园项目建设,技术主办陈楠真切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古人智慧。 扶海而兴、四方汇聚。千百年来,中原、淮扬、京江、徽域文化交汇于江苏南通如东县,孕育出独特的江海文化。为复现中华文化与院落精神交融的场景,如意湾文化园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集徽派、江西、山西、关中、闽北民居特色于一体,致力于打造中国传统建筑“博物馆”,对特色古建筑开展抢救式保护。然而,造型各异的建筑形制,给项目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不都是房子嘛,有啥难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到项目时,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陈楠不以为然。可打开项目方案,眼前的园林建筑设计图纸和效果展示让他犯了嘀咕:“我们这是要建一个古城景区?”看着各种闻所未闻、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建筑造型,再想到20余万平方米的规划范围,起初信心满满的他有些打怵。 “你刚来,先负责公共服务区施工吧。”项目负责人汪京拍了拍陈楠的肩膀。明确了工作方向,陈楠迅速调整工作状态,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盲目自信。与常规房建项目平整的屋顶不同,仿古建筑屋顶多为大坡度斜屋面。以重檐歇山顶为例,它有内外两层屋檐,外层微微上翘,内层平直延伸,虽独具美感,但支模时需精确控制不同层的坡度和角度,且每个斜面交界处的节点处理复杂,对浇注顺序和模板固定要求极高。 “那就从头学起。”认识到不足,陈楠决定重新钻研图纸,凭借熟悉的BIM技术破解施工难题。屋面施工中,他运用BIM建模对屋面坡度进行全方位“扫描”。模拟混凝土浇注时,他发现混凝土就像顽皮的孩子,在坡度影响下,要么“窝”在角落,要么顺着坡面“滑滑梯”。“既然如此,就在模板上加导流槽当‘栏杆’,引导混凝土按指定路线走。”陈楠计上心来。在他的操作下,BIM模型化作“健身房”,通过优化支撑点布置和杆件尺寸,模板支撑体系的“骨骼”更加强健,稳稳托住了仿古屋顶。 尝到BIM建模的甜头,陈楠将目光投向造型更复杂的屋檐。挑檐易导致角落或狭窄部位填充不充分,形成空洞。“不解决这个问题,工程质量肯定大打折扣。”陈楠操作着屋檐建模,旋转、拆解、拼接……陷入了沉思。“老祖宗的建造设计真巧妙。”质量主办史欢的一句无心之言,让陈楠灵光一闪。他查阅大量古建筑施工资料,发现传统木构建筑处理类似结构时,常用巧妙的榫卯和支撑方式确保结构稳定。 于是,陈楠重新设计屋檐模板支撑:在角落和狭窄部位加小型独立支撑点,像给屋檐“关节”安上“顶梁柱”,让模板更好贴合复杂形状;借鉴古建筑通风原理,在模板上预留微小“排气孔”,让混凝土顺畅填充每个角落,避免空洞。设计完成后,他通过BIM模拟施工,观察混凝土流动和填充情况,经试验调整,方案的可行性最终赢得认可。 随着屋檐混凝土浇注一气呵成,拆模的日子终于到来。“三、二、一”,在工人整齐有力的劳动号子声里,一块块木板应声掉落。看着屋檐角落与狭窄部位严丝合缝,完美呈现出了古建筑的韵味,陈楠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 高子初、邵高明(二公司) 责  编 | 黄   宁 校  核 | 柳新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航】2025新员工:愿做浪花一朵,奔腾在一航的大江大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