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现场管理工程师经验分享: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25-08-09 21:08:58浏览:165 来源:中交一航局三公司   
核心摘要:现场管理工程师经验分享: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结合一航局“现场管理工程师” 培养相关要求公司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工作 让大家在项目一线有人带、会干活、能解题 工作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沟通 优秀的现场管理工程师 今天让我们走近汕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部贺涛 听听他的成长感悟 工作以来,我参建了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和汕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目前在汕头项目担任工程部长。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成长感悟。 在班组锻炼中完成蜕变 2019年,我在入职培训结束后分配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工程,项目部为我制定了到测量、试验班组和工程技术部学习锻炼的见习计划。见习期的班组锻炼,是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 “筑基期”。那段时间,我的感受是:课本上的知识是“骨架”,而班组里的实践能为它填充“血肉”。 贺涛(图右) 测量工作是工程人的“眼睛”,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只有上手实操,才能知道这项工作的难点、要点。测量不仅要准,更要懂得结合现场条件灵活调整。 跟着试验组做试块时,最初觉得这活儿没技术含量,后来我才知道试块的一次漏做或养护不及时就能影响对结构强度的判断,从而耽误拆模时间,影响施工进展。我们当时的试验主任说:工程里没有“小事”,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见习期最珍贵的,是让我放下了“学生思维”,不再纠结课本里没讲过,而是主动问这活儿该怎么干;不再怕被嘲笑不懂,而是明白不懂装懂才丢人。当我能准确报出钢筋间距、看出混凝土坍落度是否合适、听懂班组的“行话”时,才真正觉得自己开始像个工程人了。 在实践中学会担当 在见习转正后,我作为施工主办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区段的整体施工时,感觉既激动又紧张。那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从“跟着干”到“自己管”,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如何运用现场管理工程师思维去管理、统筹和担当。 对施工生产来讲,离不开“人、机、料、法、环”这五大部分,作为整个区段的施工负责人,就是要从这五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保证人员不窝工、设备不闲置、材料不短缺、工艺要合理,才能让施工现场运转起来。同时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你来逐一解决,有时候焦头烂额,有时候着急上火,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正是通过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让我快速向上成长。记得项目总工曾说:“区段主办就是要把自己当作这个小工程的总工甚至是项目经理,担起责任,全盘考虑才能把活干好。” 现场管理经验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写施工日志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把当天的施工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记录下来,通过不断地回顾和总结,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现场管理方法。 在历练与沉淀中前行 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和汕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是我职业生涯的两个重要驿站。让我在不同阶段收获了不同的成长。大连湾海底隧道作为重点工程,成为我快速成长的“练兵场”;汕头项目相对体量小,则让我有机会沉淀积累,梳理过往的经验。 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庞大的规模、复杂的工艺、紧张的工期,让我不得不快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面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处理各种突发问题,这种高压环境让我学会了统筹兼顾,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抓住重点。那段时间,我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各种知识和经验,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汕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中,节奏相对放缓,我有了更多时间去反思和总结,但我也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和任务。在这里,作为工程部长,不再只是负责某一处施工现场的施工任务,而是需要全盘考虑整个项目的策划、方案、施工组织、内业资料等方面。同时,也有机会把在海隧学到的经验进行优化和完善,形成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素材:汕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部 供稿:贺涛编辑:王耀宇校核:修明霞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公司领导到在建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暨防灾减灾专项检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