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编者按 《求是》杂志近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铁十九局,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创新填补技术空白,靠坚韧破解世界难题,以智慧为炬,照亮未来科技的探索之路,实现关键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先后荣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建筑青年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青年拔尖人才”奖,以及各类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集团公司微信聚焦这些杰出科技工作者,分享他们为科技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所做的贡献。
王晓旭,男,中共党员,2013年毕业于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专业,先后参与北京地铁7号线07标、北京地铁17号线11标、杭州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二工区,常年从事地铁和城际铁路工程施工,
现任轨道公司第三项管部总工程师兼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I标施工总承包二工区项目部总工程师。
在杭州地铁8号线工程建设中,项目面临杭州地区富水粉细砂及淤泥质地层的“拦路虎”——深大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坑底承压水水头过高易突涌、富水砂性土层盾构施工易涌水涌沙,直接威胁施工安全与进度。
面对困境,他牵头锚定核心问题,组织开展《软土层地铁盾构出入井施工及承压水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超大超深基坑开挖智慧预警防控体系及工程应用》《盾构隧道全区间下穿杭州富水砂性土层及无名河与人工湖施工技术》三项科研课题,通过技术攻关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他推动项目成功举办集团公司“地铁冷冻法施工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会”,将实践经验分享推广。期间共计发表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省部级工法3项、省部级QC成果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工程项目荣获中国铁建杯优质工程奖。
穗莞深机前段 转战深圳穗莞深城际机前段项目,他又面临全新挑战——中、微风化花岗岩地层硬度高,给基坑爆破、盾构掘进与设备拆解带来极大难度,直接影响工期节点与施工安全。
为破局,他带领团队对施工工艺与机械设备进行审慎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数码电子雷管爆破、SWSD双动力强力多功能钻机、EPB/TBM双模盾构机等新工艺、新设备,并同步承担《城市复杂环境下车站基坑爆破施工及EPB/TBM双模盾构掘进与洞内解体关键技术研究》《地铁车站结构防渗抗裂技术研究》《双模盾构机洞内拆机施工技术》三项科研课题,系统性解决施工痛点。项目还成功举办“西乡站标准化施工观摩会”,为行业提供硬岩地层施工的“深圳经验”。
从杭州的“软土攻坚”到深圳的“硬岩突破”,他始终以技术为刃、以创新为锋,在一线施工中发现问题、在科研攻关中解决问题、在成果转化中创造价值。他所践行的“向科技要效率,向创新要效益”理念,是其个人工作的生动写照,未来,他将继续永葆创新思路、勇攀科技高峰,以更扎实的技术成果、更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素材来源:轨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