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八公司在襄荆高铁建设的广阔天地
有朵朵温柔而铿锵的力量
她们肩负不同职责用专业与热爱扎根平凡,彰显担当似花绽放,缔造美好今天,让我们轻轻翻开这本“花”名册听一个个“她”如何把向上的轨迹写成工程建设的细腻篇章
铁路“追光者”南欣雨
29.12公里的笔尖印记 “各部门注意,转体开始!”襄荆铁路施工现场,转体控制台与电机正式启动,在总指挥宣布开始转体的命令声中,我迎着刺眼日光,举着相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这是跨浩吉铁路特大桥合龙的关键节点,也是我记录项目建设无数个日夜中的普通一天。
我是南欣雨,2023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目前是襄荆铁路项目一名综合部职员,我始终相信,在每一座拔地而起的桥梁中,都藏着值得被听见的故事。
记得今年年初无砟轨道大干,正值项目“保开通”的关键阶段。三月初恰逢湖北倒春寒,转眼间下起了大雪,寒风裹挟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砸得人睁不开眼,当我看到带班领导顶着风雪指挥现场,作业工人一丝不苟地绑扎钢筋时,我意识到:越是艰难,越要上前。我反复擦拭着被雪淋花的镜头,只为捕捉到最真实、最动人的施工瞬间。随着现场进度推进,我不断向领导、工程部请教施工过程专业问题,迅速整理素材、撰写稿件,经过精心打磨,一篇篇无砟轨道建设一线的报道新鲜出炉,不仅在公司内部引起强烈反响,还被多家行业媒体转载,让更多人看到了襄荆铁路建设者们的坚守与付出。
在面对每次信用评价那各类纷繁复杂的文件资料时,我都将其视为挑战与成长的契机。记得有次检查,各项资料需要全面梳理完善。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仔细核对每一份文件,按照规范要求分类、归档、逐一完善。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最终,我们的内业资料以高标准、高质量、0扣分通过信用评价检查。
慢慢的,我不断总结工作,制定目标,提前梳理问题、思考方案,给自己定下“写好每一份材料、稿件”的小目标。发言稿、汇报材料、新闻稿,主播说联播、集团公司演讲比赛、千人次的招聘宣讲……众多工作中,我反复思考“说什么”“怎么说”,斟酌每一次开口的分量,推敲每一段落笔的温度,努力让自己成为能说清重点的“嘴皮子”、能写透关键的“笔杆子”,在进步的路上不断前行。
不怕慢,就怕停。成长不是突如其来的飞跃,而是踏踏实实的沉淀。在参加工作的2年里,我自学了视频剪辑和无人机拍摄,走遍襄荆铁路29.12公里沿线,积极参加数十项活动,整理几百份文件,拍摄上千张照片,写下超万字稿件,那些沾满尘土的镜头、装满资料的档案盒、画满对勾的花名册,都是我与项目共同成长的印记。
在不懈努力下,我获得2023年新员工岗前培训优秀学员、2024年公司优秀党群工作者、2024年公司优秀信息工作者、2024年公司“安全有我”故事会演讲比赛二等奖、2024年襄荆铁路项目上半年先进个人等奖项。这些荣誉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前行的不竭动力。我将持续向公司众多优秀前辈学习,沉心静气,把每一件小事做实做细,努力化作一点微光,既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聚光灯下“账本人”李牧子细致让我勇敢发声我是李牧子,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目前是襄荆铁路项目财务见习生。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安静与细心或许最为贴
切。安静,是沉潜于账目报表时那份心无旁骛的状态;细心,则是我赋予这份安静以意
义的方式。 很多人觉得财务工作就是和数字打交道,枯燥又刻板。起初我也这么认为,直到这份细心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在审批一笔看似寻常的付款单据时,一串发票号码的细微偏差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数字的错位,放在别处这微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财务人的精密天平中便是重大警报,及时驳回修正再第一时间提交。这份细心,不仅是核对信息无误的保障,更是守护公司运营稳健的一道无形屏障。账本上的数字,在我眼中渐渐有了生命,它们低声诉说着流程的效率、成本的故事,也提醒着我,细心与专注,是财务人最温柔的守护。
这份在数字海洋里磨砺出的细心与专注,也意外地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今年,我有幸代表公司参加青春一局财务演讲比赛。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面对陌生的评委和观众,说不紧张是假的,但当我开始讲述我的故事,讲述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核算中坚守那份对细节的执着,如何将财务工作中那份严谨、周密的态度,转化为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与敬畏时,那份源自工作的沉静力量,竟奇妙地转化为了表达的底气。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见,最终,我获得了
“新锐之声”的荣誉称号。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表达,更是一次跨越,财务人严谨的细心,也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出清晰而有力的声音。
无论是埋首于报表的方寸之间,还是站在聚光灯下分享心得,我始终相信:细心是起点,而非终点。它让我在财务岗位上扎得更深,看得更清,也让我有勇气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去表达,去连接。未来,我希望能继续用这份细心,在数字的严谨与生活的温度之间架起桥梁,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也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坚定的声音。
青年“领头雁”柯玲引领青年绽放青春光芒站在襄荆铁路蜿 蜒向前的路基旁,看着机械轰鸣、青春跃动的施工现场,作为项目团工委书记,万千思绪如铁轨般向远方延展。这段镌刻着奋斗与成长的时光,既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画卷,更是青春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
芒的生动注脚。我是柯玲,毕业于长安大学。
2024年3月,襄荆铁路项目如破土春笋般启幕,我满怀热忱与使命感,接过团工委书记的重担。彼时,我在心底默默立下誓言:定要将团组织打造成襄荆青年人坚实的后盾,让青春
在铁路建设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在团支部成立的那一刻,我深知,必须凝聚起青年的力量,让他们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于是,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这支队伍,是我们团支部冲锋在前的先锋利刃。从无砟轨道路基首件工程验收,到跨浩吉铁路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施工,再到无砟轨道施工等关键节点,青年突击队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白昼,他们头戴安全帽穿梭工地;深夜,驻地灯火中满是研讨难题的坚毅身影。他们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突击队攻克重重难关,为项目推进筑牢根基,以实干诠释青春担当。
作为团工委书记,我始终将青年员工的成长视为工作的核心。一场场青年座谈会,宛如心灵的桥梁,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我认真倾听每一位青年的困惑与理想,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彼此的心紧密相连。同时,组织开展的
“五会五有青年培养提升行动”等系列技能培训与交流活动,则如同肥沃的土壤,让青年员工在知识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一次次学习实践的淬炼,让青涩的面庞逐渐沉淀出专业与自信。
我深知书籍是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甘露。因此,我组织读书会活动,鼓励大家在闲暇之余,沉浸于书海,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在襄荆铁路项目建设的青春方阵中,青年人廉洁自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025年5月,我通过开展以“廉洁”为主题的读书会,书页翻动间,青年员工深刻领悟到廉洁不仅是职业操守,更是人生底色,唯有坚守底线,方能行稳致远。
担任襄荆铁路项目团工委书记的旅途,是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欢笑的历程。在今年我荣获
2024优秀共青团干部的称号,并带领襄荆铁路项目团支部获得了公司及股份公司2024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襄荆项目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收获了成长、成就、信念与情谊的同时,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价值。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感悟与收获,继续在共青团工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凝聚青年力量、推动项目建设、服务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光和热。
“纸笔筑基”林亚男在铁路建设档案里留下扎实足迹
我是林亚男,2022年毕业 于陇东学院,目前担任襄荆铁路二工区工程部资料员。初入职场,我便被铁路项目浩如烟海的资料所震撼,但也在这份
挑战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与使命。
走进资料室,映入眼帘的是整理得井然有序的图纸和规范。每一份图纸都描绘着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每一本规范都严格把控我们施工过程;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分类、编号、归档,让每一份资料都能在需要时被精准找到。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是我工作的战场。每一个单元格都承载着重要的数据,每一行、每一列都蕴含着项目的进展与状态。我全神贯注地输入、核对、分析,不容许任何一个数字出现差错。
从隐蔽工程到检验批验收记录,每一份文件都是工程质量的
“守护者”,隐蔽工程在地下默默支撑着铁路的安全,其验收记录则是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我认真审查每一份记录,查看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各项指标是否达标;检验批验收记录则是对工程质量的阶段性总结,它记录了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情况,我将这些记录整理归档,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技术交底是施工的“指南针”,它将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传递给每一位施工人员,我认真收集和整理技术交底资料,确保其完整、准确。现场施工记录则是施工过程的“日记”,它记录了每一天的施工情况,包括施工进度、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我及时收集和整理这些记录,为工程的管理和决
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每一份文件、每一组数据都体现着我工作中
“放大镜”般的严谨和细致。在这个岗位上,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专注,对每一份资料都进行反复核对和审查。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有时候资料的来源复杂,格式不统一,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我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格式,确保资料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这个岗位上不断成长和进步。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管理资料,如何与不同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未来,我将继续以严谨和细致的态度投入工作。
编 辑 |袁致娟 南欣雨
审 核 | 李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