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就像咱们种地一样,你干了多少活,有没有偷懒,当时你以为没人知道,但是庄稼收成从来不骗人。”老家的土炕边,父亲拿起斑驳的搪瓷缸喝着茶水,这是当年村里表彰他的奖品,也成了他教育下一代的教具,承载着岁月的悠长和淳朴的家风。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要操办的事情多如牛毛,但他从来不会忘记在玉米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勤加打理,把它们照顾得井井有条。正因如此,父亲成为村里公认的“种粮大户”,也经常受到村里的表彰。
那时,很多人带着自家的蔬菜、副食上门请教经验,父亲也毫无保留,将自己的心得传授给大家。久而久之,父亲在村民中有了威望,村里将一些管理工作交给父亲,父亲白天依旧在玉米地忙碌,晚饭后再拿出村里交付的材料,认真地做着统计与核对。
村里开展人口普查,父亲临时当上了文书,负责收集核对登记表。夜晚,父亲正在整理材料,我和妹妹磨了父亲半天,也没换来片刻一同玩耍的时光。自讨无趣的两人看到一边的大盒曲别针,我有了个好主意。
那时在农村,曲别针编制的门帘非常流行,我便拉着妹妹安静地坐在一旁,将曲别针一个个串成链条。父亲工作结束起身发现我们的“作品”,严厉地让我们拆回原样:“这是公家的东西,不许拿来玩!”我和妹妹有些失落,但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又让我好奇起来。
父亲开门迎接,原来是同村的张叔“上门请教”,还提着一篮鸡蛋和五花肉,看得我非常眼馋。那时候我还小,也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那一次父亲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热情,张叔也拿着原封未动的东西离开。后来我才知道,那次普查和划配耕地密切相关,张叔想让父亲在普查表上“行个方便”,却被严词拒绝。父亲对于这件事没有过多描述,只是认真地说:
“组织信任才把工作交给我,昧良心的事,给啥都不能干啊!”
大学毕业后的短假,我带着签订好的三方协议回到家里,父亲非常欣慰。去公司报到的日子临近,父亲坚持送我去车站:“你上了大学比我懂得多,但我还是得啰嗦几句,给公家做事得凭良心、秉公心,我不求你‘当大官做领导’,做人做事讲求个问心无愧就好。”车窗外他虽然佝偻着背,可在我心中的形象却愈发笔直。
如今,我因工作原因辗转各地,见过了项目招采时的利益诱惑,也经历过工期紧张时的艰难抉择……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童年时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父亲用朴素的人生教会我,
人生就像种地,只有扎根正直,浇灌良知,才能收获无愧于心的果实。
来源:中交一航黄骅9号10号泊位项目部
点赞航一,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