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6月是徐工吊车的海南正值台风季节,狂风裹挟着暴雨频频造访。进入汛期后,当地平均降水量可达300至400毫米,较旱季月均降水量约60至80毫米增长约5倍。短时间内迅猛增加是徐工吊车的地表径流,给海南鹦哥岭特长隧道是徐工吊车的施工带来地质稳定性和防洪排水等方面的挑战。
海南鹦哥岭特长隧道厦门公司参建的 海南省第一长隧——鹦哥岭特长隧道全长约8.2公里,地处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洞身频繁穿越富水断层带,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面对汛期考验,海南鹦哥岭隧道TJ02标项目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依托科技创新手段,重点强化洞口排水系统、洞内渗水监测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标准,确保汛期施工安全。
项目团队在进场初期就针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隧道洞口右侧有一处冲沟,强降雨时易形成汇水倒灌入洞内。为此,项目团队对场地规划进行了永临结合设计,构建了完善的排水系统。首先在洞顶设置环形截水沟,洞口设置横向、纵向排水沟,水沟之间采用急流槽相连,将雨水引至场外,其次在汛期安排专人负责排水系统的巡查,增加巡查频次,一旦发现排水不畅,立即进行疏通。“6月初的连续强降雨考验中,施工现场未出现雨水倒灌现象。”项目负责人张永祥说道。
洞内渗水点排查 持续降水则给建设者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地表吸水饱和,雨水沿岩层裂隙往下渗,导致洞内渗水量明显增加,时常会出现“洞外下大雨,洞内下小雨”的现象。更严重的是,洞内渗水会加速岩体变形,降低围岩稳定性,增加坍塌风险。为此,项目团队加强了对渗水点的安全巡查,在渗水量大的部位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实时监测渗水量和水质变化。“一旦发现渗水加剧或出现新渗水点,立即采取注浆封堵、增设引水管等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张永祥介绍道。
应急演练和洞内监测 汛期,还考验着项目团队的处突能力。“针对汛期施工的特点,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方案。”项目安全负责人张永钢介绍说,模拟不同类型的汛期安全事故场景,如洞口被淹、洞内突发涌水等,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参加演练,明确各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职责和任务。通过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能力。在6月3日的应急演练中,项目模拟隧道内突发涌水的紧急情况,洞内作业人员全部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较好地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机器狗防汛安全巡查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技术团还依托
中交集团重大课题《矿山法隧道围岩智能识别与爆破技术》研究
,联合高校研发机器狗等先进技术。在鹦哥岭隧道施工中,机器狗被用于围岩摄影、安全巡查和断面扫描等作业,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并保障安全生产。机器狗搭载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设备能够采集洞内高清影像,可及时识别汛期因雨水渗透导致的裂缝、沉降或混凝土劣化等隐患,从而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有效预防结构坍塌风险。
6月的鹦哥岭,风卷云澜如鼓,雨落重峦似瀑。在中交建设者细密织就的安全网守护下,崭新的鹦哥岭隧道正在琼中山水间稳稳延伸,承载着当地群众对道路更加通达、乡村更加振兴的希望。
来 源 | 厦门公司
供 稿 | 李开军、林榕 校 对 | 冉秉昕
责 编 | 刘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