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6月13日,三航局港湾院邀请多家主流媒体围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开展座谈交流。
交流会聚焦港湾院近年来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就如何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开展深度研讨。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企业观察报》等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座谈交流。
会议详细介绍了港湾院的整体情况、业务发展及创新文化建设情况,交流展示了港湾院在工程材料、产业应用、成果转化、试验检测、数字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
研发团队以《“意砼”系列软土固化剂让“淤泥”变“地基”》为题,介绍了自主研发的
“意砼”系列软土固化剂
在水下防冲刷领域、原位固化等多元场景的应用,并以浙江省三门县洋市徐区块造地工程为例,展示该材料仅用3个月便取得“总固化面积超过182万平方米,固化方量220万立方米,固化剂供应22万吨,减少碳排放60%”的优异成绩。
在介绍另一款新主打产品——
“三航岩”外加剂 时,研发团队详细描述了该产品在小洋北作业区、舟山等项目上的应用情况,以及产品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优势。据介绍,当前该产品已进入中交集团集采名单,并在各施工现场应用超700吨,生产混凝土超4万立方米。
在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方面,
研发团队介绍了海上风电工程桩基检测和安全监测系统
,系统阐述了港湾院从桩基承载力检测到结构健康监测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全方面展示了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75000千牛锚桩法桩基静载荷试验系统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海上风电数智运维平台。数字化系统既能解决超大桩基的承载力检测难题,又实现了结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功能。
另一款“船舶燃油智能监测系统”
是港湾院产数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该系统可减少人工填写报表80%,月度油耗统计耗时从3天压缩至4小时,破解了传统管理痛点,在小洋山北作业区等重点工程中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成本控制新范式。
港湾院作为三航局高质量建筑业一体化服务创新平台,始终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和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
在新闻宣传、企业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等方面,港湾院积极拓展与各主流媒体加强沟通的路径,进一步展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品牌形象。
会上,媒体记者围绕“技术成果如何转化为可感知的品牌价值”
进行了采访与策划。来源:港湾院文图:汤敏统筹:王璐琪副主编:王杰编辑:董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