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三航打通“水底高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2021-09-06 23:10:19浏览:679 来源:吊车   
核心摘要:打通“水底高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在90公里宽是二手吊车的长江入海口,海天茫茫,一望无际。咸、淡水是二手吊车的交融,河口环流系统,造成细颗粒泥沙蓄积,于是,河口区段出现了巨大是二手吊车的混浊带和浅水区,专家称之为“拦门沙”。有的浅滩水深仅有6米,大型船舶无法进出。拦门沙,拦住了长江通向大海的顺畅航道,和上海腾飞的翅膀。


1998年,工程设计之初,中国科技人员邀请日本专家一同参与。一位日本友人看过工程方案之后说:“你们建的堤比我们日本的河都长,我们做不了,你们中国人自己考虑。”荷兰专家到了长江口,说没法做……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需要我们自己来完成。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于1998年8月开工,其中,三航局承建一期(整治建筑物)Sw标工程。

刚进场时,长江口现场是一片刚吹泥形成的滩地,“四处茫茫皆不见”。前期降水、地基处理、规划项目、流程布局、码头改造、模板设计,直至出运轨道铺设、斜坡道牵引装置、门机吊桥、行车、搅拌中心的安装调试,历经千辛万苦,生产基地终于按期完成。


 船机制造和改建更是一副科技含量高、难度高、工期紧的重担。船舶公司50天建成长70米、宽20米、300吨位的长专3号铺排船,被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专家称之为“从未听说过的奇迹”。范义正经理、徐以力书记日夜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42天建成了船体,一星期安装调试了84吨重导梁、46吨重卷筒、120吨重翻板,及大大小小12台锚车,终于在9月14日把建成的船拖至施工现场。

 各类船机的改造设计、软性吊具的研制、抛石整平框架的构想、指挥中心的建立,船机科长邵海荣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终于确保了11月11日第一只半圆体建成落驳。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一期Sw标工程施工也是一个长达17个月的解谜过程。工程护底排体结构形式新颖,在国内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先例,排体铺设工艺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边施工边总结边完善,这个工艺7次易稿。

最初长专1号铺设联锁块软体排时,铺一块就是一天一夜。负责观察的项目负责人一个本子一支笔,把软排起吊时形变、下滑速度、滑板倾斜度、排体纵横张缩等情况及时记录,为改进工艺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一期工程中,建设团队通过对护底软体排铺设施工工艺、专用软体排铺设船、首级GPS控制网、大型施工作业船舶GPS电脑监控软件以及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破解了一期工程的难题。

在圆满干完一期后,三航局“搂草打兔子”,顺利拿下二期的两大工程。

针对二期工程中多孔空心方块水下安装关键技术,项目部根据泥面高层不均匀变化以及堤顶允许误差范围,在室内模拟状态下进行了数以万计的摆放试验,终于研制出多孔空心方块安放工艺,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如此软弱的海底筑成全断面空心方块、具有导流作用的斜坡堤,也是第一次遵循“水平分层、质心定点、姿态随机”的原则,运用工程技术将这种大空隙率轻型结构物安放到海域指定位置,此项工艺获得国家专利

此外,由项目部开发使用的步履式水下基床整平机及施工工艺、500t半圆体预制出运工艺以及各种专业吊具的研制均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成为国际领先的工艺和技术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第一、第二期工程连续两次获得詹天佑大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技术成果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成果中的大量具体成果已迅速在洋山深水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受到日本、荷兰、美国等国际同行极大重视。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们评价:“一些探索和实践,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为世界河口城市的航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来源:二公司
编辑:王心慈



觉得好看,请点赞↓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四公司微视】公司新闻速递

上一篇:

中交三航局三公司南京地铁6号线项目金陵石化站首块中板浇筑成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