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司综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应知应会问答
NO.76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成为人民群众观察干部、评价党的一个______。群众看到干部少了“架子”、多了“亲民”,少了“空话”、多了“实干”,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答案在文章底部(0^◇^0)/
下午两点的太阳,把地面的温度抬升到顶峰,
云懒得出门了,只有几小朵在天空中游荡,
它们为什么要出来?是无私者,为这广阔的蓝天增添色彩?
是奔波者,为生活与家庭奋斗着?
这是袁家旺工作之余写下的几句感悟,入职建筑工程段西三教项目整整一年,他偶尔抬头望向天际,整理心中所思所感,然后低下头,盯控现场、学习规范、构建模型、计算方量,用脚踏实地地工作填满青春时光。
袁家旺是名技术员,负责西三教项目5栋楼和12块车库的技术工作。每天奔波于现场,进行技术交底,参与工程验收,他都处理地游刃有余。然而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刚入职时,面对施工现场还一脸茫然。即使是在素混凝土上弹墨线这么件小事,他总是做不到位。
“那是入职的第二个月,我去增援定州项目,负责一条排水沟的技术工作。弹线的时候手总不由自主地发抖,经常弹几次也弹不好”,袁家旺说,弹线工作虽小,却影响后续施工。责任心强的他每天五点钟起床,早早到现场,把准备工作做好。也许是熟能生巧,也许是摸索到了技巧,他弹线弹得越来越准。“新员工有一段时间的新手保护期,项目对大家相对宽容,允许干不好,允许出错,但我总不能一直处于新手状态,逡巡不前不是?”
技术工作,有“本”可依,那就是各类标准规范。为了尽快适应技术工作岗位,袁家旺白天跑现场,晚上学习建筑专业施工规范,前后2个月的时间里,他都沉浸在书本的世界,把别人打游戏、休息的时间花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去问师傅,问各楼的栋号长,问身边每一个可以解疑答惑的同事,技术水平迅速提升。无论是盘扣架搭设、钢筋绑架,还是模板验收、防水验收,袁家旺对建筑现场的各类标准规范几乎都烂熟于心,“要做好技术指导,我自己首先得懂,我总不能还不如作业人员懂得多吧”,袁家旺表示。
为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西三教项目打造了智慧培训中心,通过安全教育视频和三维技术交底内容,让作业人员掌握施工标准,但进行细部构造技术交底时,袁家旺更喜欢使用手绘图。他把从设计专业练就的基本功用在笔记本上,建筑的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以及材料尺寸、杆件间距、桩基数量等数据都清晰地标注出来。“画在本子上清晰、明了,而且随时可以跟作业人员沟通,交底效率和准确度更高”,袁家旺一年时间换了七本笔记本,纸张上那用黑红两色线条勾勒出的施工图,成为他成长的注脚。
今年初,袁家旺开始负责楼层混凝土方量的计算任务,他发现根据结构形状使用几何体积公式来计算较为繁琐,而利用在大学时曾接触过的SketchUp三维建模软件辅助计算,反而更加方便快捷,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在B站、抖音等平台自学该软件。半年时间过去,袁家旺熟练地掌握了基于“两点成线-多线围面-拉面成体-组合成型”的方法,二维平面图纸在他手里逐渐转化为立体模型,而且通过立体模型计算的数据,跟栋号长现场算出的方量完全一致。这让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现在作业人员经常找他询问相关数据,项目部也把所有楼层的计算任务,以及现场挖土方量、模板面积的计算,车库的建模等工作都交给了他。肩上的担子重了,袁家旺更忙了,晚上他不是在看书学习,就是在建模型,“三维建模工作不仅培养了我将抽象设计具象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也给我带来小小的成就感”,袁家旺笑着说。
初到西三教项目时,现场正进行深基坑施工,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轮廓挺拔。刚接触技术工作时,袁家旺还没有摆脱学生的青涩,如今他已是业务过硬的技术员,沉稳从容。光阴如刀,刻下了项目发展的坐标;年轮有痕,留下了袁家旺成长的足迹。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应知应会问答
NO.76“风向标”信息来源:党委工作部
编辑: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