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驶在陕西宝坪高速第11标段的盘山公路上,巍峨的秦岭山脉,险峻的三十八道弯,让人着实捏了一把汗。而这条路,对于二公局宝坪高速项目总工程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佳来说,已经走了三年零七个月。
2016年10月,项目尚未进场,周佳便率先见识了这个当时号称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秦岭天台山隧道的厉害。二公局负责施工的第11标段是天台山隧道的中间段落,没有进洞口和出洞口,只能通过通风斜井辅助正洞施工,而通风斜井的纵坡远远超过了普通汽车的最大爬坡限度,人员和物资根本无法通过。
天台山隧道
项目计划采用的大坡度有轨运输在公路隧道中尚属首次应用,周佳立即到陕西、贵州、山西等地学习矿山有轨运输技术,联合设计单位、生产厂家开展有轨运输系统的设计。“有轨运输存在人员失稳、机具脱轨的风险,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都不行,安全最重要。”周佳坚定地说。周佳不断对提升机进行优化改造,天轮装置和电控部分也进行了优化创新,确保整个有轨运输系统安全可靠。
运输问题解决了,爆破工艺成了周佳要翻越的另一座山。由于斜坡坡度大,常规爆破产生的大粒径矿渣无法运输,加之爆破面不平顺,超欠挖情况严重,不仅导致工作量增加,施工时间也被大幅拉长。
面对严峻的施工态势,周佳带领技术团队到多个项目走访学习,一起连熬几个通宵讨论爆破工艺。“那时只能通过头脑风暴,一点点摸索,相互启发,才能走出一条适合项目的路。”在不断地观摩学习研究中,两项技术引起了周佳的注意。一是在深圳地铁项目运用过的聚能爆破,该项技术爆破后隧道轮廓面平顺,超欠挖控制良好。另一项是在煤矿项目应用较多的水压爆破,该项技术通过炮眼中放置水袋,有效控制矿渣粒径,还可以降低爆破粉尘。能不能将两项技术合二为一?在多次计算和论证后,他和技术团队终于完成了“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的初步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该工法展现了惊人的效果,不仅爆破后的隧道轮廓面平顺,避免了超欠挖现象,工程进度明显提高,还大幅减少了隧道初支喷射混凝土用量。据计算,每延米可节省成本230元。同时,爆破产生的水雾使洞内爆破粉尘含量大大降低,施工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获评省级工法。
工作之余,周佳喜欢爬山,从山脚出发,不见到山顶峰绝不罢休,一如面对工作时的坚韧执着。
供稿|刘彩军 编辑|王天龙 审核|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