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坐标青岛 | 国内首个下穿海水潮汐河超浅埋地铁盾构区间贯通
7月21日,随着“东昉二号”盾构机在崂山六中站破洞而出,青岛地铁四号线沙子口站-崂山六中站区间左线盾构顺利接收。至此,沙崂区间双线贯通,也标志着国内首个下穿海水潮汐河超浅埋地铁盾构区间顺利贯通。青岛地铁4号线全长30.7千米,设车站25座,经过市南区老城区、市北区浮山后、崂山风景区等,覆盖众多人口密集区和客流集散点,途经多家三甲医院及重点学校,是贯穿青岛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沙子口站-崂山六中站区间总长1115米,沿线下穿南九水河、多栋居民住宅楼、上软下硬不良地层等多个一级风险源,为全线技术重难点工程项目,是目前青岛地铁风险最高的盾构区间。南九水河为海水潮汐河,每天2次潮涨潮落,涨潮时河道水位最深达3米。该盾构区间斜穿南九水河长度达101米,拱顶埋深7米,距离入海口约200米,由于地下水与海水的水力联系,潮汐水位变化对盾构掘进有很大干扰。此外,该区间还下穿24栋于90年代初建设的房屋群,基础为仅有1~1.5米埋深的条形基础和毛石基础,对地面沉降要求极高;线路沿崂山路敷设时穿越上软下硬不良地层,最大岩石强度达144MPa,且正上方存在重要市政压力管线,对保持土仓压力稳定和出土量控制带来很大挑战。超浅埋盾构区间穿越海水潮汐河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面对这场“闭卷”大考,项目部在参建方及属地单位、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做足充分准备迎难而上,提前进行地层处理,推进时严控土压和出土量,增加同步注浆量并同步向盾体外注入辅盾泥,做好沉降监测及地质雷达扫描,实现了安全平稳掘进。《浅埋隧道盾构法施工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控制措施及地面建(构)筑物沉降规律》的科研课题研究,也为国内类似项目提供了施工经验。青岛地铁四号线建成通车后将与1、2、3、8、11号线5条地铁线路实现换乘,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