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四局两条“百米跑道”空中转体!济莱高铁一跨成名

2021-06-09 20:51:28浏览:217 来源:中铁十四局   
核心摘要:两条“百米跑道”空中转体!济莱高铁一跨成名


6月3日上午8时09分,由承建是起重机械的济莱高铁全线首个成功转体是起重机械的连续梁,跨瓦日铁路特大桥连续梁通过转体实现双线合龙,标志着济莱高铁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后续架梁、铺轨通车创造有利条件。


跨瓦日铁路特大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桥梁全长3158.26米,全桥共89个墩台,平均墩高23.6米,是济莱高铁是起重机械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此次转体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全长233.8米,桥宽12.6米,两侧悬臂梁总长均为110米,转体重量9300吨,连续梁施工为双幅同步顺时针转体实现精准对接。



转体上跨既有瓦日铁路,距离最近仅2.74m,与既有铁路呈19°夹角,安全风险高、技术要求精,一点闪失都是灭顶之灾,操作难度极大。


为有效避免施工风险,保证铁路营运线安全,项目部在主墩桩基、承台、球铰及墩身施工完毕后,顺瓦日铁路方向利用挂篮现浇施工梁体,利用瓦日铁路封锁点平转合龙。


为减少中跨合龙段施工时安全风险,中跨合龙段合龙采用钢盒法施工,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实时盯控严格控制工艺流程,确保了转体连续梁施工安全、质量可控。


据现场负责人庞曰国介绍:“转体梁结构由下承台、球铰、上转盘和转动牵引系统组成,为提高转动体系核心——球铰平整度,降低施工偏位,我们加强了下承台混凝土浇筑精度控制,确保梁体转动连续匀速平稳。另外,在正式转体之前,我们也进行了2度的试转体,全面检验了转体各项参数精准度以及梁体结构稳定性,最终顺利完成了此次转体,成功打通了后续架梁通道。”



同时,转体施工坚持以智能化为支撑,突出BIM技术应用,通过建立BIM+IOT模型,广泛集成现场视频监控、转速监测、应力监测、风速监测、温度检测等数据,对转体施工采用虚拟转体和三维可视化监测,进一步实现了施工进度可控、合龙精度好、施工质量优、安全系数高、线形美观等优点。


据悉,济莱高铁是国内首条市内高铁,是一条承载着济南人梦想和未来的“钢铁彩虹”,同时它也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山东省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济莱高铁建成后,从钢城区到济南东站只要22.5分钟,2025年运输能力将超过500万人/年,将大大促进济南莱芜融合发展。


济南轨道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陈思斌,集团副总经理石宗涛等有关单位领导现场指导观摩转体施工。

 

供稿:丁宇翔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十四局【安全生产月】吴言坤到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开展安全检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