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1个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捧回广西“五一劳动奖状”荣誉。这份由广西总工会发出是吊车论坛的最高奖项,是对四公司近年来精耕属地,融入壮乡建设付诸是吊车论坛的努力再次表示是吊车论坛的肯定。
四公司自1953年扎根广西柳州以来,一步一个脚印悉心耕耘,在壮乡土地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捍卫市场,以改革促发展的前进道路。近三年,广西属地中标承揽工程72个,中标合同总额近200亿元,较三年前增长超300%。2020年,在广西承揽总额突破80亿元,其中超一半的项目为超3亿元的大中型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访,四公司荣获“劳动奖状”背后的努力。
深扎根,做有底蕴的属地央企
2020年,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携手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成立混改公司,并成功滚动开发南宁亭洪路延长线工程,在属地开启了混改发展新模式。与南宁铁路局达成的深度合作,得益于四公司人耕耘广西68载的“时间纵深”。
南宁亭洪路延长线转体桥创国内2项转体记录
新中国成立之初,该公司便承接了国内铁路第一孔栓焊梁试验——湘桂铁路雒容大桥修复工程,攻克了钢梁除锈防锈、高强度螺栓适度施拧等技术难题,成为西南地区首批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的单位。1977年2月,原铁道部决定以湘桂铁路红水河斜拉桥建设为试点探索斜拉桥施工工艺,四公司承担这项光荣任务。三年时间,建设者们日夜横亘在红水河畔上,克服湍急的水流和大风影响,试验了上千种材质方案,成功探索开发出一系列领先全国的斜拉新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座铁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并再次捧回国家科技进步奖,在西南区域建筑市场打响了施工品牌。
全国首个斜拉桥试点工程红水河Ⅱ线大桥
正因为第一代建设者们对施工品质的坚守、对技术攻坚的执著,积淀了四公司扎根广西的技术根基、深厚人脉和市场基础。
如今的四公司,已经从成立时肩挑人扛的铁军队伍,发展到今天年营业额超百亿元,拥有近2000名员工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了从单纯工程修建向施工总承包,由单一铁路专业到房建、市政并驾齐驱,由施工建造到BT、BOT、PPP、EPC多模式并存的逐步蜕变,成长为一家拥有铁路、公路、市政公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种资质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紧融入,为织密广西铁路网穿针引线
柳州地形“三江四合,抱城如壶”,自古即有“壶城”别称。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柳州留下百余篇诗歌,让这座古城神韵彰显千年。柳州同时拥有绝佳地理位置,是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是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等西南重要铁路交汇点,这恰好给铁路起家的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提供了深度融入广西铁路网建设的绝佳契机。
广西首个三层动车立交桥群南宁铁路枢纽屯里桥群
2013年12月28日,随着广西首列动车驶过,中国铁建打造的广西高铁“咽喉”工程——南宁铁路枢纽屯里桥群宣告正式投入使用,也意味着广西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条进出南宁东站的必经通道,共有3层8座高铁大型桥梁纵横交错而成,是国内罕见“三层八桥十线”铁路桥群枢纽,运行时多列动车组列车疾驰其中,犹如巨龙群舞,壮观震撼。建设者们攻克行车干扰、上跨下穿、线路交叉等多项复杂难题,交出了100余次封锁施工无延点,2个月时间完成101个桥墩的铁建答卷,成功打通广西高速铁路“大动脉”。2019年,屯里桥群亮相建国70周年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开工就决战,起步即冲刺。在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南(宁)至玉(林)铁路项目工地,该公司创下月均产值1亿元的高峰记录后,在3月又热火朝天地掀起“春耕”高潮,仅用40天时间就完成了桩基施工和球铰安装,为下一步桥梁转体、加速助推广西“东融”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南地区首例铁路转体桥南广铁路独屋转体桥
屯里桥群、南玉铁路,只是该公司提供“铁建方案”织密广西铁路网的其中一针。六十多年来,在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的积极参与下,广西“北上”枢纽干线——焦柳铁路成功打通;“中华扶贫第一路”——南昆铁路让广西“东盟国际大通道”路网初具模型;南广铁路独屋特大桥成功转体,创下“西南第一转”转体桥纪录;还有湘桂铁路、南昆铁路、南广铁路、云桂铁路、南钦铁路、贵南高铁、柳南客专、德靖铁路等铁路干线,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汗水。
出品牌,持续拓宽“朋友圈”
在广西最大的编组站——柳州南编组站里,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火车来回穿梭。夜幕降临,这个调配24000辆列车流量的站场,灯火通明如白昼,繁忙如织……
广西最大铁路编组站柳州南编组站
2013年11月18日深夜,3000多人同时参与柳州南编组站封锁施工。在那无比紧张的6个小时里,伴随响彻夜空的号子声、呐喊声,建设者们成功拆除并插入15组道岔,拨接线路1.2公里,高效顺利完成了广西最大铁路编组站的“心脏搭桥手术”,一举惊艳西南片区铁路编组场。此役再次刷亮了中铁二十五局的施工品牌,该工程也获评广西优质工程。
全国首个海绵车辆段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
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积极融入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在南宁地铁3号线心圩车辆段施工中,坚持“与海绵城市同布局、同谋划”的整体设计思路,创新提出“海绵车辆段”铁建方案。这是国内轨道系统车辆段建设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首次创新,中国首个地铁“海绵车辆段”自此诞生。历经1447个日夜,心圩车辆段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建成后的现代动车库,“湖泊、绿草、凉亭和繁花”与往来如织的列车相映成趣,恰如其分展示出南宁绿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项精品工程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协会轨道分会专家组“极具推广价值”的高度评定,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广西最高工程质量奖。
柳州古灵大道管廊新工艺吸引了上千人观摩
在广西在建最长下穿地道——古灵大道地道工程,该公司成功在7.7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实现了工艺创新。他们采用箱型模数化模具建设工法,取消了全部墙体拉杆和内外支模脚手架,整体施工速度提高3倍以上,混凝土模具装卸速度提升15倍以上。工艺改良后,所有尺寸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墙面平整光滑杜绝了传统工艺下螺栓孔渗水隐患。为此,柳州市住建系统组织了上千人的观摩团到现场参观学习。
劳动就有收获,作为中国铁建驻桂唯一一家三级子公司,该公司六十八年来精品屡现,企业也先后获得“广西企业100强”和多项广西优质工程等荣誉。这些成绩单,为四公司经营承揽积攒了加分优势,在广西经营的“朋友圈”得以逐步拓宽,属地经营再次跨步突破,“1+N”发展格局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