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中是吊车图片的玉磨,黄劲在曙色中被电话惊醒,匆忙出发。
现在工期非常紧张,隧道内的施工条件又太差,我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进洞一次检查和处理各种问题,进去一次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半夜一两点都会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然后又得立马进洞处理问题。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包括黄劲在内的无数五局青年正是靠着这股一往无前、豪情万丈的精气神,在工作生涯中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一个个成就,展现着五局青年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永不低头、砥砺前行的坚实背影。
黄劲,汉族,1991年出生,中共党员,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公司玉磨项目部技术主管、副总工程师。
扎实技能露锋芒
? “岁月为证,奋斗不止!青春易逝,回望来时路,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
刚毕业的黄劲被分配到广大项目部见习,负责施工测量。为了使自己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黄劲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桥梁,路基相关的图纸及施工工艺,了解了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规范。
测量是技术工作的基础,在此期间他学会了熟练操作水平仪、全站仪,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和效率。除了完成自己白天的测量工作以外,刻苦努力的他晚上坚持练习CAD,照着设计图纸绘隧道断面、桥涵等结构图。久而久之,他对CAD的使用越发熟练,隧道施工设计参数也能脱口而出。
工作中他也遇到了许多令他困惑的难题,比如在下锚段、隔离开关段断面中线与隧道中线、左中线的位置关系,缓和曲线、圆曲线的施工坐标换算等,这些难题与现场施工测量息息相关,在核对图纸与已施工段的隧道断面以及对施工过程观察、理论分析后,他得出结论:施工坐标与大地坐标是一个几何关系的转换,隧道中线与锚段中线的关系决定了锚段位置。
根据得出的结论,他用计算器编出了一系列程序,解决了现场施工方样的问题,项目领导对他的能力赞赏有加,他因此被评为14届优秀见习生。
立足岗位勇担当
?“只争朝夕,勤勉奋斗!在新的起点上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动能。”
黄劲调任广大项目部架子二队任代理技术主管,负责队技术管理工作。期间工作任务繁重,工期紧,站后作业紧邻其后,初支面下沉严重,贯通在即。他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进行测量工作,只为得到真实、准确的量测数据,为下一步的施工工序提供科学的依据。
面对软弱围岩难题,他坚持采用“管超前、强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少扰动”二十一字方针,保证了隧道的安全贯通、精确贯通,得到了工务段人员的高度评价,并荣获“滇西建设指挥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黄劲调任至玉磨项目部架子四队任技术主管,负责架子四队技术管理工作。
在此期间,黄劲全程参与了由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组织“软弱围岩隧道快速施工工法”的研究,给传统三台阶施工工法赋予了新的生命。
该工法将仰拱成环时间由原来的15~20天提高到了3~5天,极大地降低了隧道坍塌风险,控制了软岩隧道的沉降变形。此外他还改进了该工法的施工台架,优化了三台阶的台阶高度及作业工序流程。
参加云南省职业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云南省技术状元”称号。
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奋进新征程,是意志力的比拼,也是精神的较量。”
在取得工程师职称后,由于出色的表现,项目部决定提拔其为副总工程师,驻架子五队管理安定隧道工期压力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组织难度最大的安定隧道1号斜井。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荣获“优胜架子队”称誉。
他常年奔波在玉磨铁路最艰苦的一线,面对1号斜井的涌水、断层、变形、高地热等重重困难,他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和旺盛的精力。他常说,正是一道道难关的考验才让自己不断成长,能为中老铁路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他感到万分荣幸。
主动请缨战川藏
? “登高远望,整装待发!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奋斗的共识、激扬奋进的力量。”
今年公司中标川藏铁路项目,川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世纪工程,是继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铁路。铁路建成后,将成为继青藏铁路之后世界屋脊通往内地的又一条大动脉,对边疆的发展建设和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川藏铁路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同样项目的建设难度也是有目共睹的,过程必然是挑战满布,可黄劲深知“事不求易者成,志不避难者胜”,他作为公司骨干技术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局号召,主动担当作为,奔赴川藏,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荣光!
“我们之所以能从容面对惊涛骇浪,凝聚起砥砺前行的万丈豪情,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无畏奉献、挺身而出、勇毅担当!”这不仅是黄劲,同样是每一个五局青年胸中燃起的不灭斗志、理想之火!
漫漫征途,五局青年们始终迸发“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拼搏之力,实干笃行、奋发向上、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供 稿 | 公司团委
编 辑 | 李 雯
策 划 | 田佳欣
审 核 | 何增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