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为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从企业自身发展是吊车租赁的角度来讲,面对新发展阶段是吊车租赁的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中国华电全面贯彻党是吊车租赁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深化改革激活力、以高质量党建为保障,确立了“5318”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育新机、开新局,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个是
这部法律对我国核工业发展、特别是核能发展以及“走出去”都至关重要。当然,这部法律涉及面非常宽,难度也非常大。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未来不管是星际航行建造太空空间站,还是开发海洋资源建造海底空间站,都离不开核。”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顾军在接受采访时勾勒描绘了中核集团从“十四五”到本世纪中叶的美好图景。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从设备补贴、电价制度、碳市场交易等方面,建立健全耦合发电市场,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到2025年,中国华电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力争达到50%,努力实现“碳达峰”。落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要求,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实力的持续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业务收入力争较“十三五”翻一番,努力实现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关于尽快制定《乏燃料管理条例》的建议。
舒印彪认为,“煤电+”耦合发电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行业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另外一个是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十四五”期间,中国华电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风光电,下好“建”“选”“储”三步棋,推动形成建设一批、优选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水电开发,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三是安全环保的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企业安全环保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丝毫不能懈怠。
关于加快推进《原子能法》出台的建议。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中核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已经多次研究。中核集团将充分发挥我国核科技工业主体作用,积极推动核电加快发展,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顾军表示,“十四五”时期,中核集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努力实现国家战略任务和核产业经济“两大跨越”,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公司治理、安全发展五大能力,确保取得30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核集团将基本实现“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推动我国建设成核工业强国”的“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将实现世界一流。
他认为,“煤电+”固废耦合发电可节约垃圾焚烧电厂建设费用,实现超低排放,缓解固废处置压力,实现固废由低效处置走向高值化利用,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这对废水、垃圾等城市污染物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和城市产生大量污泥、垃圾等固废,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每年将会有1亿吨的新增固废焚烧处置需求。
在我国加快能源转型并提出“3060目标”的背景下,作为碳减排主力的能源电力行业已就“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响应。扛起减碳重任的同时,发电企业正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并积极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加强对“煤电+”固废耦合发电的集中统一规划,充分发挥现役煤电机组优势,加快地理位置条件较好的城市周边煤电机组耦合发电项目建设,使燃煤电厂从污染物集中排放单位转变成为城市废弃物处理中心,推动煤电机组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更好发挥作用。
由于我国核工业实行核燃料闭式循环的技术路线,所以需要加强乏燃料管理,推进乏燃料处理处置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因此,亟需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舒印彪:大力推进“煤电+”耦合发电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完善技术体系,形成行业和国家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耦合发电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产业引导和反哺科研、科研支撑和提升产业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跟以往一样,今年全国两会,顾军主要关注涉核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核工业尽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相比发达国家来说,特别是在当前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相关法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时代、新阶段有新的发展要求,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安全高效,而且要清洁低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推进从保障供应向增加有效供给转变、从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转型升级的挑战,即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绿色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十分紧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核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选项。
二是市场竞争的挑战,即在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背景下,优质风光电项目的竞争必然呈“白热化”态势,以管理、成本等为主导的内涵型发展将愈加重要。谁的项目选得优,谁的造价控制好,谁的管理水平高,谁就拥有相对竞争力;
尤其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六化”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他今年主要有两个建议:
对于“3060目标”的提出,将有力引导我国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中国华电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必须准确判断国内外环境变化,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国有能源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使命担当,做好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扛起能源安全供给、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行业科技创新的重任。”温枢刚说。
面对“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行业将迎接的挑战,温枢刚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温枢刚:为能源转型践行绿色使命
顾军认为,这对核能来说是一个利好,但不能简单的画等号。我们不仅要研究提高核电本身的安全性,还要与整个能源结构整体配套相适应。要进一步发挥核能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不仅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核工业应有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指出,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煤电机组对污泥、垃圾等进行耦合发电,是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顾军:中核集团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发挥“煤电+”耦合发电优势,舒印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