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能源圈“光伏茅”隆基股份,竟作茧自缚!

2021-10-07 18:12:44浏览:3156 来源:吊车   
核心摘要:“光伏茅”隆基股份,竟作茧自缚!

光伏茅”隆基股份最近乐不起来了,甚至还有点郁闷。

 

9月30日,其市值已经从昔日是吊车出租的5000多亿元高点回调至4465亿元,短期回调幅度巨大。

 

隆基股份总市值主要节点


相比于其它光伏企业或者行业内企业,近期隆基股份在股市上是吊车出租的表现差强人意。

 

这一结局是吊车出租的产生,和行业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而是其作茧自缚,窑洞思维、固守思维、资本思维使然。


隆基股份与其它4家光伏企业比较


这些从其最近的一些事件便可见一斑。

 

此前,有消息称,隆基乐叶副总裁兼全球市场营销负责人姜文杰已离职,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其能力不足以胜任该职位。然而,姜文杰此前的身份是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经理。能当上全球知名石油公司的经理,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上位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隆基股份已经有了窑洞思维,自成小圈子,外人很难融入进去。

 

以上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则是210mm大尺寸组件阵营攻势咄咄逼人,导致隆基股份的组件销售不力,库存高企。

 

造成这一局面的是,隆基股份固守182是最优尺寸,认为其在组件成本、系统成本和发电量上十分均衡,更大尺寸会带来发电量和运输的困扰。

 

在今年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隆基股份明确表示,在电池和组件端,并没有生产182以上尺寸的产能预留,新购买的设备也没有预留210尺寸产品的兼容性。


根据PV InfoLink的预测,2021年210组件产能将达147GW、182组件产能123GW,两者相差不大。但到2022年210组件产能达234GW、182组件产能141GW,大尺寸组件将占全球组件整体产能70%以上。

 

由此可见,不久的将来210大尺寸电池的组件将占据主流,正快速挤压182的市场空间。

 

但隆基股份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此似乎无动于衷。


此外,尽管隆基股份的掌门人钟宝申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断谈及技术创新,认为要“用技术创新引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但其创新并不如想象的多,无论是理念还是产品。

 

相比于适应市场需要,它选择了固守大——不断扩大产能。但是,隆基股份忘记了一点,仅仅有产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这些产能必须符合市场需要。


由此可见,它虽有垄断之形,但乏创新之神。

 

最近,还发生了一起疑似隆基股份关联交易的事件。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之一的连城数控的两位实控人——钟宝申和李春安,是隆基股份股份的股东,也是核心人员。在钟宝申和李春安两人的运筹下,连城数控源源不断地向隆基股份兜售疯狂扩张路上所必需的关键设备。

 

显然,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交易嫌疑。当然了,关联交易是资本市场常见的一种手段,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保证公司的利润和规模,另一方面,作为不同公司的实控人,左兜右兜,都可以赚到,可谓“名利双收”。

 

除了关联交易外,连城数控还面临着股权极分散、核心高管高位套现等诸多问题。


以上种种和隆基股份的大公司病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隆基股份的大公司病也在慢慢显现。所谓的大公司病,一般都具有行动缓慢、墨守成规、管理能力跟不上发展速度、人才流失等特点。

 

无可厚非,短短时间,能做到市值数千亿,隆基股份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这其中既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也有创始人的韬略。但是随着公司的迅速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成长的烦恼。如何避免这些烦恼,稳健成长,甚至基业长青,是摆在隆基股份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隆基股份与宁德时代比较

 

在目前技术为王、效率为王的前提下,如果未来隆基股份再不积极地应对新变化,固守单一路线,抱残守缺,无疑它将成为被资本率先抛弃的王者。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国海装国庆假期,海装人去“爬山”啦,去“看海”啦,还去了很多地方“履”行,你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